-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孙亚婷
最近,电视剧《唐朝诡事录之西行》开播,该剧利用了诸多文物元素,引发公众对文物和剧集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
众所周知,看影视剧是人们日常休闲娱乐的方式之一,影视剧是文化传播、社会教育的重要载体。以历史为背景的影视剧,其制作和演绎只有尊重历史、尊重观众,还原客观事实、传递正能量,才能真正吸引观众,经得起时间和市场检验。而善用文物元素,既富有创意,又体现诚意,不失为一个绝佳的表达方式。
善用文物元素,可以为影视剧赋能。首先,文物是历史的直接见证者。在历史影视剧中,以文物为原型出现的道具或背景,如一幅壁画、一件金器、一枚印章……它们承载着文物本身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信息,能够增强剧集的历史厚重感。其次,文物元素可推动剧情发展、丰富剧集内涵,能够引人入胜。再次,文物元素经过精心的设计准备,加上独特的拍摄技巧和逼真的特效渲染,在剧中呈现出真实的质感、光泽、纹理乃至历史沧桑感,能够凸显剧方的专业水准和作品质量。
此外,善于利用文物展开剧情,还能体现出剧方促进文物知识普及、提升公众文物保护意识的社会责任感。一直以来,各地都在通过创新的方式让沉睡在博物馆、古迹或遗址中的文物重新焕发生机,使其与当代社会产生更加紧密的联系,增强公众对文化遗产的认知、保护和传承意识。文物元素走进影视剧,不仅使观众增长知识,拓宽视野,还有利于激发观众的历史兴趣、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善用文物元素,为影视剧赋能,剧集火了,又能带动博物馆热、文物热。观众看过剧集后,再到博物馆欣赏真实文物,深入了解其背后的故事,更加尊重和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喜爱文物的观众观看剧集,能增加影视剧的热度和流量。这何尝不是一种让文物“火起来”的有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