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模拟政协横渠社“提案”将走进全国两会
本报记者 王佳伟 张辰
“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对交通疏导提出了更高要求。桥梁像城市的血管,与公众的联系是物理上的,也是情感上的。推动桥下空间利用理念创新、条例细化、管理落实已迫在眉睫……”
2月20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园内,7名穿着中学校服的学生正热烈地讨论着关于科学利用城市桥下空间的话题。
这些学生均来自西安高新第一中学高三年级,坐在旁边听他们发言的是住陕全国政协委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长王树声。
“建议对城市桥下空间开展科学利用,用于体育场地、惠民设施、文化服务、绿化美化、商业开发、交通建设……”在这份《关于进一步推进城市桥下空间科学利用的提案》中,学生们提出了许多具体建议。
全国两会即将召开,作为住陕全国政协委员,王树声将把学生们的这份提案带到北京。
“看到同学们的提案,我很吃惊。同学们在繁忙的学习之余,积极关心城市建设,关心人居环境的改善和提升,非常难得。”听完同学们的发言后,王树声对同学们说,“大家通过老师指导和自己查阅资料、调研、走访,将问题分析得非常准,提的建议也很到位。我们这座城市到处都是文化,我们也可以利用桥下空间在服务群众生活的同时去传承文化底色。”
这份得到王树声肯定的提案背后,凝结着老师和学生们的心血。
据指导老师王小林介绍,这次“模拟提案”的社团叫模拟政协横渠社,去年3月份成立。在去年7月陕西省第六届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中,社团的这份提案获得了最佳提案荣誉。
回忆起提案形成的过程,社团成员高铭玥感触很深。
“这是我们实践的结晶。我们采访了西安高新区的相关负责人和专业的桥梁设计师,从他们身上获得了很多灵感和建议。我们还进行了实地考察,走访不同人群,了解他们的心声,并以线上方式在全国20多个省市发放问卷,最终形成了这份提案,成绩来得很不容易。”
通过这堂校园外的“专业课”,社团成员屈星霖收获满满。他说:“委员从更加专业的角度对我们的提案进行了指导,让我明白还要从数据等方面进行完善。这样我们的建议会更加全面、科学、可行。”
像这样校园外的“专业课”,对西安高新第一中学的学生来说,已经不是第一次。
西安高新第一中学副校长蔡斌告诉记者,学校的模拟政协社团活动从2015年开始举办,2016年到2022年,每年都有学生的模拟提案走向全国两会,很多话题受到社会关注,而且得到了相关部委的反馈。“模拟政协社团是学校思政课和学生社会实践的最好结合点,让学生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立足校园走向社会,锻炼他们的调查能力、创新思维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蔡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