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南楠
年底了,又到了该写年终总结的时候。
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人及单位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就是把“盘点”当“终点”:虽然他们认真盘点了这一年做了什么、做得怎么样,但是总结往往偏重摆成绩,对工作中有什么不足轻描淡写,对明年准备怎么干更是一笔带过。
为何会陷入这一误区?笔者总结了三种常见原因:一是面子观念作祟。为了维护个人或单位的形象,有的干部将查找问题视为“自揭短处”,因而报喜不报忧,只谈成绩,回避问题。二是评判标准偏差。一些部门靠年终总结材料评判下级工作,导致出现“工作干得好,不如总结写得好”的怪象。这种“纸上定优劣”的做法,看似公正,实则脱离实际,助长了浮夸之风。三是形式主义作怪。有的干部把年终总结当走形式,交上去就完事大吉;有的甘于当思想懒汉,只看眼前、不看长远,安于现状、看不到危机。他们不愿正视问题,更不愿在年终总结中提及改进措施,导致年终总结沦为形式主义。
这一误区的根源在于对年终总结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工作是一个埋头苦干、推进落实的过程,也是一个慎思明辨、探求规律的历程。从这个角度看,工作中的经验是财富,工作中的教训也是财富。年终总结的意义既是为了回顾过去、总结成绩,也是为了理清思路、展望未来。提炼优秀实践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干事模板;通过反思不足、剖析教训,确保未来不再重蹈覆辙,从失败中开辟出成功的道路。实际上,“盘点”仅是总结的第一步。在撰写年终总结时,要给自己、部门或单位的工作进行一次认真检视,用“放大镜”的方式查找问题,深入挖掘问题的根源,确保问题找得准、找得全、点得透。在此基础上,要找到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突破口,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年终总结不仅是回望过往的“成绩单”,还是来年发展的“规划图”。总结的过程不仅是对过去的深刻反思,还是对未来的精心布局。只有对过去一年有了清醒准确的认识,才能更好谋划明年,从而成竹在胸推动来年工作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