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9版:评论
发布日期:2024年12月24日
AI奶奶反诈的启示

孙萍

近日,英国一家电信运营商推出了一款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被称为“黛西”的AI奶奶,专门接听诈骗分子的电话,与诈骗分子聊家庭琐事。当诈骗分子问及银行卡等个人信息时,她能随机应变,主打一个“事事有回应,件件没着落”。AI奶奶黛西以“废话”拖延时间,反击诈骗分子,让人们少受伤害。

可见,电信诈骗已成为全球公害。说起电信诈骗,人们深恶痛绝,但似乎又防不胜防,那是因为新型电诈手法加速迭代,诈骗的伪装性、精准度越来越高。尤其要注意,诈骗分子并非“单兵作战”,他们有一整套“产业链”,“上下游”分工明确,“协同作恶”。比如,有研究各类人群心理弱点的,为不同群体“量身定制个性化套路”。还有电诈“工具人”,通过出租出售电话卡、银行卡、倒卖个人信息等,为犯罪活动长期“供血”。

为不断强化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公安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违法犯罪联合惩戒办法》,12月1日起正式施行。《办法》延伸了反诈“触角”,丰富了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具箱”,明确了金融惩戒、电信网络惩戒、信用惩戒等措施,还对“号商”“卡农”等涉诈“黑灰产”从业者给予分级分类惩戒。反电信网络诈骗既要打击诈骗行为的主要实施者,掐住诈骗分子的“七寸”,也要惩治协助犯罪的人,压缩高风险人群可操作空间,从而进行“全链条”打击治理,守护群众“钱袋子”。

诈骗分子在看人下菜碟,那么反诈手法也应对症下药。“防”的成本相对较低,实施得当也最有效。像AI奶奶黛西这种反诈创新手法,还可以更多样,应用更广泛。面对狡诈的诈骗分子,守护者也想尽一切办法。比如,西安高新区通过线上宣讲、线下宣传多种方式,提高人们的反诈意识;柞水县公安局民警在车站、广场帮助群众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安康铁路运输法院选取青少年电信网络诈骗典型案件,走进校园进行公开宣判。

总之,群众容易接受、反诈成效显著的方式方法都值得尝试。只有不断提升人们的识骗防骗能力,筑牢反诈“防火墙”,才能让电信诈骗无计可施、无处遁形。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5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