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孙萍
近年来,陕西不少医院在积极探索“无陪护”病房建设。不久前,随着铜川市妇幼保健院(铜川市印台区人民医院)搬迁,医院增设了许多新设备新项目,其中设立了新生儿科“无陪护”病房。
“一人住院,全家奔波”,想必不少家庭都遇到过类似情形。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少子化现象出现,家中一旦有人住院,整个家庭会忙成一片。由于工作、生活等现实因素,患者家属往往不能全身心、全过程在医院陪护。
为适应老龄化社会,满足不同群体多样化护理服务需求,日前,国家医保局出台护理类立项指南(试行)和优化调整护理价格政策通知,统一指导各省规范护理价格项目,新设“免陪照护服务”价格项目。此次优化调整护理服务价格,能够更好体现护理技术劳务价值,提高医院整体护理水平,给患者带来良好护理体验,提升人们就医治疗满意度。
“无陪护”病房要全面铺开,关键是优化服务质量,提高患者及家属信任度。以前,患者家属自主聘请的护工大多是个体护工或来自家政公司,不但陪护费用高,专业性和责任感也很难保证。这就需要医院加强对护理员的监督管理和考核考评,落实责任护士监督机制,既提升护理员的专业性,又增强他们的责任感。
专业的事情由专业的人来做,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让患者舒心、家属放心。有的患者的病复发率高、并发症多,需要时刻监测患者血压、心率等,任何一个疏漏,都可能影响病情。以前家属和护工不了解专科的护理,遇到问题往往在慌乱中求助医护人员。如今,有的医院将护理员固定在专科病区,并且结合专科特性,由医护人员对其进行“一对一”“手把手”升级培训。相对固定,能让护理员对科室情况更熟悉,护理技能更熟练,对患者的起居饮食、治疗情况更了解,从而高效配合和分担医护人员的救治工作。由此可见,“无陪护”病房的护理员、护士、医生须更给力。
一边是护理员配置严重不足,难以满足患者需求;一边是家属为了陪护患者,工作生活忙得不可开交。“无陪护”病房作为一种创新医疗服务模式,已引起广泛关注。为更好适应“无陪护”病房建设,需要不断完善相关机制,加强护理队伍建设,推进护理员规范化、标准化,同时可以引入远程监护技术,方便家属联络患者、查看情况,如此才能让家属更放心、更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