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评论
发布日期:2024年12月10日
期待更多非遗走进校园

董渺

近日,榆林市横山区、靖边县等地中小学组织学生在课间扭秧歌的视频在网上走红,赢得网友一片赞誉。刚劲的舞步、灵动的身姿,不仅展现出新时代青少年朝气蓬勃、青春活力的精神风貌,还是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一次有益尝试,让陕北秧歌这一国家级非遗项目在青少年群体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非物质文化遗产通常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过一代代传承人不断实践淬炼形成的。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环境都发生了极大的改变,这使得许多非遗失去了原本赖以生存的社会和文化土壤。寻找并培养新的传承者,确保非遗后继有人,成为非遗传承和发展的关键所在。而校园特别是中小学校园,因其独特的文化氛围与教育功能,在传承与弘扬非遗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成为非遗传承与发展的理想载体。从这个意义上说,校园文化建设在非遗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非遗进校园,作为文化普及与教育深度融合的一种创新模式,不仅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还有助于提升青少年群体的文化自信。通过观赏皮影戏的精湛表演,感受中国传统戏剧的魅力;通过亲手制作剪纸或泥塑,体会传统手工艺的精妙与匠心……非遗进校园能让青少年更加深刻地感悟非遗背后的文化意蕴,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参与和实践,可以将优秀传统文化深深植根于他们的心中,使他们自觉成为传承者、传播者。

非遗是“活”文化,在传承的过程中,要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做到“传承不守旧,创新不离根”。一方面应原汁原味保留非遗的“灵魂”和精髓,另一方面要通过创新赋予其新的内涵与生命。比如可尝试增加一些能吸引年轻受众的文化“符号”,充分调动年轻人的参与感;加入一些能反映时代精神,与年轻人产生精神、情感共鸣的元素,使其更好地融入现实。榆林市横山区、靖边县等地中小学在保持传统舞蹈特色的基础上,既保留了传统的历史韵味,又融入了现代广播体操的节奏感,不失为一次成功的探索和实践。

通过陕北秧歌进校园我们看到,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的非遗走进校园,开枝散叶、生长绽放!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5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