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席晨
外卖骑手遇到的门难进、路难找、车难停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为了破解这一困局,部分地区先行先试,探索基层治理新的“正确打开方式”。今年6月,西北首个“骑手友好街区”项目在西安市碑林区落地。
在“骑手友好街区”,各小区不仅陆续上新了标识清晰的“骑手地图”,还划定了送餐专属停车位,安装了智能取餐柜等设备。一系列暖心友好的举措,收获各方一致点赞。
如何化解消费者、外卖骑手和物业管理方之间的矛盾,既是现实所需,也是衡量基层治理效能和精细度的一把标尺。在此背景下,“骑手友好街区”的落地推行,无疑是对这一问题的积极回应。
平台、社区、物业聚焦源头问题齐发力,在具体措施上突出精细化、人性化、制度化,带来的不仅是外卖骑手的便捷体验,还解决了因配送引发的各种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解决“骑手进小区难”的问题,畅通的不仅是“一扇门”,还是基层治理中的一个堵点。
一座城市的发展,不仅要有“速度”,还需要“温度”。近年来,在新消费浪潮下,涌现出快递员、外卖骑手等大量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他们如同一座城市物流的毛细血管,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困扰。
推动外卖骑手、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更好融入城市发展,实现优化社会服务与优化基层治理双赢,各地正频繁亮招。在北京市部分社区,小区购置共享自行车和平板车并进行定制化改造,放置在各个出入口供外卖骑手使用。在西安市,外卖平台和物业联合发布“骑手通行解决方案”,通过数据对接,外卖骑手可在进入小区时实现一键登记、即时验证。诸多创新机制和方法,促进了外卖骑手友好氛围在全社会的形成,凝聚起基层治理的强大合力。
当然,这样的创新尝试并非“一方除百病”。各地解决问题,需要政府、社区、物业、外卖平台、社会力量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从实际出发不断寻求更多共赢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