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要闻
发布日期:2024年09月27日
重点发力补齐短板 推动陕南地区城乡融合发展

省政协常委、农工党汉中市委会主委 范英

陕南位于秦巴山区腹地,曾是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现仍是我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地区。中共陕西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着眼促进共同繁荣发展,对完善区域协调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作出安排部署,要求推进陕南生态优先绿色升级,支持陕南探索“生态文旅+关中科技”发展路径。但目前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规划衔接不够。二是人口流失严重。三是城镇化水平不高,以城带乡作用发挥有限。四是生态资源没有转化为产业优势。

陕南生态资源优势明显,但价值转化机制还不健全,相关产业发展不充分,资源优势尚未完全转化为发展胜势。为此,建议:

规划引领,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秦巴山区处在连接我国西北、西南地区和汉江生态经济带的重要战略地位,要加快编制陕南地区城乡融合发展规划,强化与中央和我省有关发展规划的融合衔接,完善相关政策体系,健全落实机制。建立陕南地区一体化合作机制,在省级层面成立“陕南办”,统筹推动陕南地区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产业合作、民生保障等领域实现一体化发展。

突出特色,做强陕南地区联城带乡产业。充分发挥陕南生态资源优势,支持陕南各市(县、区)发挥“两山”资源资产公司作用,对陕南地区全域生态资源、农村存量宅基地进行动态、全面摸底,为资源转化资产、发展产业创造条件。突出资源禀赋,支持陕南地区在我省四个万亿级产业中找坐标,着力打造文旅产业和先进制造产业,提升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服务业发展水平。推动陕南三市聚焦做大做强“秦药”目标,建立完善中药材产业标准化种植和加工服务体系,将中药材产业打造成联城带乡的支柱产业。

聚焦短板,提升陕南地区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陕南地区行政性集镇的综合服务功能,聚力补齐镇域内交通、文化、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短板,增强带动乡村发展的服务功能。针对陕南农业产业小、弱、散的特点及劳动力流失的现状,支持镇与镇之间建立专业化农业生产服务公司,推动传统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立足定位,增强城镇的带动辐射功能。完善陕南地区城镇体系,充分发挥小城镇连接城市、服务乡村的作用,围绕城乡互促、工农互补发展产业,形成以中心城市带动县城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优化城乡发展空间布局,支持陕南地区跨县域、市域联合建立产业园区,盘活城乡互促发展的存量空间。统筹城乡建设项目用地指标,盘活农村居民及农村集体组织的经营性资产,增加财产性收益。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刘枫整理)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