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日前,云南省通报2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该典型问题反映出一些地方和单位在追求表面效果、做展示上搞“内卷”,费时、费力、费资金。干事创业是实打实、硬碰硬的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基层干部应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解决实际问题、服务人民群众中去,而不是沉迷于华而不实的“视频秀”。《党风与廉政》杂志社 吴索颜作
董渺
在数字化和信息化迅猛发展的今天,政务管理和服务方式不断创新,政务应用程序、视频打卡等形式无疑成为提升工作效率、加强监督的重要方式。然而,当这些工具被过度使用甚至滥用时,便衍生出一种新的形式主义——“视频秀”,其严重带偏基层的“实干风”。
不久前,多地通报了以视频打卡等形式加重基层负担的典型案例。某单位2023年开展节庆表彰活动13场次,一半以上与业务工作无关,且要求拍摄制作各类风采展示视频。对于基层干部来说,这些视频需精心策划、撰写脚本、出镜拍摄、后期制作。如此复杂的“工程”,基层干部不得不加班加点才能完成,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
事实上,“视频秀”的泛滥,还容易滋长其他歪风邪气。比如,有的基层党员干部通过精心包装、虚有其表的视频,企图引起上级关注,为个人谋取职位晋升的机会;有的基层干部好大喜功,将“视频秀”视为展示政绩的绝佳“窗口”,不惜下功夫、耗血本制作“好看”的视频,用来宣传自己的工作成绩……这种重形式不重实效的虚荣心理和扭曲的政绩观,占用了大量基层资源,助长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歪风,也引发了群众的不满。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基层工作千头万绪、繁重复杂。如果将大量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在制作视频、留痕打卡这些“虚事”上,那么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时间和精力自然就少了。长此以往,不仅偏离了工作重点,还会挫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视频秀”的本质是形式主义在数字化背景下的变异翻新。要根治这股“歪风”,必须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完善考察方式,通过实地走访、倾听民意等方式,综合研判实绩,合并考核指标同类项,为基层真减负、减真负。其次,要引导基层干部以实干代替拍照,把精力用在为群众干实事、解难题上,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考核导向。最后,要利剑高悬,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开刀亮剑,坚决铲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生存的土壤,让实干家、奋斗者有舞台,让基层工作回归本质,坚决杜绝“视频秀”带偏“实干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