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9版:评论
发布日期:2024年07月16日
全民反诈,你我同行

黄宗跃

近日,中央宣传部、公安部联合启动以“警惕诈骗新手法,不做电诈工具人”为主题的“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月活动,进一步加大反诈宣传力度,切实增强群众的防骗意识和识骗能力,积极营造全民反诈、全社会反诈的浓厚氛围。

眼下,伴随着网络技术迅猛发展,传统犯罪加速向互联网蔓延。一些不法分子或打着刷单返利的幌子,或以提供网络投资理财、购物服务为诱饵,甚至冒充电商物流客服、公检法工作人员,挖空心思诈骗钱财。面对手段多样、行为隐蔽的电信网络诈骗,当事人稍不留神就有可能落入陷阱。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社会经济安全,也是建设法治社会的题中之义。

近年来,公安部聚焦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统筹推进打防管控各项措施,打击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要以开展集中宣传月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增强全民反诈防诈的意识和能力,构筑起拦截电信网络诈骗的“防火墙”。

打击治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要下好宣传“先手棋”。此次活动将强化对企业商户、财会人员、未成年人、老年人的精准宣传,通过发布典型案例等多种形式以案释法、以案普法,还发布《海外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手册》,切实提高海外留学生和华人华侨群体的防范意识和能力。宣传形式不断创新、宣传范围不断扩大、宣传精度不断提高,为构建全民反诈大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同时,我们应看到,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诈骗分子利用AI技术诈骗,为反诈工作带来新的挑战。我们要紧盯诈骗犯罪手法新变化,创新打击之策,尤其是增强AI技术防骗反诈意识,加快防御性、对抗性技术工具推广应用,让防治走在网络诈骗前面。

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是一场斗智斗勇的持久较量。面对咄咄逼人的诈骗招数,每个人都要积极行动起来,不断加强自我防范意识,提升防骗识骗能力,主动举报诈骗犯罪,当好反诈“主人翁”“守门员”。同时,保护好个人信息,妥善保管好个人身份证、银行卡等,不外借、不出租个人银行账户,避免成为诈骗分子的“工具人”和“帮凶”。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5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