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评论
发布日期:2024年06月25日
脱离“优惠”,“大促”如何能得人心?

陈艳

眼下,又到年中促销时。刚刚过去的“618”,各大电商平台的促销活动如火如荼。秒杀、狂欢价、红包、代金券、88VIP……促销活动令人眼花缭乱,不断刺激着消费者的购物欲望。然而,这场热闹的背后,也隐藏了不少值得我们深思的现象和问题。

曾经,年中“大促”诚意满满,“五折”“拼手速”带给了消费者不少欢乐,很多“剁手党”都有熬夜掐点后依旧抢不到中意商品的经历。现在,人们想要“薅羊毛”,得先弄清各种弯弯绕绕的打折规则。有人直呼:复杂程度不亚于解奥数题。然而,就算是你弄清楚了游戏规则,却不一定能走出商家精心设计的“圈套”。一些商家为了营造折扣氛围,会在活动前提高商品价格,然后再进行打折促销。比如,一款电视机标称“原价9999元,现价5999元”,但事实上,活动前的价格就是5999元。还有的商家为了参加活动,在降低商品的售后服务水平上做文章,让消费者维权之路走得颇为艰辛,不仅对消费者爱理不理,甚至折腾消费者。各种乱象不一而足。尽管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规范促销行为暂行规定》等规定,然而,这些乱象尚未完全消失。如果商家一味追求噱头,不仅影响消费者的体验,还会流失潜在用户。事实上,各项统计数据也证明近年来人们对年中“大促”越来越平静了。

脱离了“优惠”只玩“套路”,这样的“大促”如何能赢得消费者?年中“大促”本是好事一桩,商家可借机清理积压的库存,降低库存成本;消费者能以更低的价格买到心仪之物。既然是好事,就得把好事办好。对于商家来说,应该多点真诚,删繁就简,把精力用在提供优质的产品和售后服务、让消费者有更多的“获得感”上。对于消费者而言,应学会理性消费,避免冲动消费,按需购买,同时应注意收集证据,一旦与商家发生购物纠纷,必要时可向有关部门投诉和举报商家的不良经营行为。

风物长宜放眼量,减少“套路”实际上并非难事。只有真诚对待消费者,赢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才能更好地拉动消费、刺激经济,推动消费市场的繁荣和发展。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5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