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评论
发布日期:2024年06月25日
垃圾分类,没有“局外人”

孙萍

垃圾分类对于个人来说是件举手之劳的“小事”,但要全社会共同做好这件“小事”,难度并不小。

我省推行垃圾分类以来,经过多方努力,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西安市近日发布5月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红黑榜”。表现突出荣登“红榜”的片区,应再接再厉、精益求精,将好经验、好做法推广开来;相对滞后上了“黑榜”的片区,应查找不足、及时整改,向先进学习、向榜样看齐,达到相互促进、以点带面整体向好的效果。

垃圾分类是一个系统工程。这项工作涉及居民、社区、企业、政府等多方主体,包括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等多个环节。将这件全社会要做的“小事”转化为每个人的日常行为自觉,既要凝聚合力、协同推进,也要总结经验、巩固提升。因此,推行垃圾分类,谨防走走停停,甚至前进两步、倒退一步。眼下,有的人在垃圾分类时,心态逐渐“疲沓”,混放、乱投现象反弹回潮;有的管理方有所懈怠,对不规范的行为选择“闭一只眼”。如此,只会消耗规范执行者的耐力、削弱严格管理者的定力,让垃圾分类这条道走得“蜿蜒曲折”。

推行垃圾分类,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垃圾分类没有“局外人”,每个人都应参与其中,改变旧有观念、摒弃生活陋习。规范提升垃圾分类质量和水平,除了加强前端引导监督,将绿色环保的“种子”深植人心,还要强化中后端管理措施及处置手段,形成全链条“闭环”衔接。

推行垃圾分类,既是民生关键“小事”,也是社会发展“大事”,关乎群众生活环境,关乎高效资源利用,关乎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力争今年全省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0%以上、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相关部门应在教育宣传、示范引导、落实责任、回收利用等方面下足“绣花功夫”,落实源头减量相关措施,完善资源回收体系,减少生活垃圾处置量,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让垃圾分类“分”出绿色新生活。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5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