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版:副刊
发布日期:2024年06月20日
藿香之香

吴建

老家的院内有几株藿香,无须栽培,夏荣冬枯,自生自灭。

记忆中,每年初春,藿香就吐出嫩芽,沐着春阳,浴着春雨,茁壮生长。春末夏初,藿香就已青翠葳蕤,枝繁叶茂。那心形的青叶,密密匝匝,绿如翡翠,在风中摇曳生姿,漫溢的清香,沁人心脾。及至初秋,它又绽出花蕾,抽出花蕊。紫色的小花布满枝头,层层叠叠,犹若擎起的宝塔,招人怜爱。

草本植物中,名字里含“香”的屈指可数,藿香便是其中之一。这并非张扬,而是它确实芳香馥郁。藿香茶是人们夏季解暑正气的必需品,是大热天最佳的纯天然保健饮品。人们去田间劳作,必带上一壶藿香茶,劳动间隙,畅饮几口,既解渴又祛暑。荷锄归来,冲上一杯藿香茶,“咕咚咕咚”一饮而尽,疲乏顿消,心脾舒畅。家中来客,以藿香茶款待,主客对坐,慢慢啜饮,边喝边聊,其情切切,其乐融融。

泡藿香茶是大有讲究的。水,最好是梅雨季节储在大缸中的天落水,这样的水泡的茶才醇香;水不能太烫,要先将开水倒入壶中,冷一会儿再放入藿香,这样才会更好地保留住藿香的青翠和香气。

儿时的我非常顽皮,在炎炎夏日也要与小伙伴们到野外嬉戏,捕鸣蝉,捉泥鳅,下河游泳……回来时总是汗流浃背,连声喊“渴”。母亲从不责骂,而是笑吟吟地从厨间拎出茶水壶,在一只青花瓷碗里倒入藿香茶。我捧起碗大口大口喝光,顿觉凉意弥漫、通体清凉。

藿香的嫩茎叶可做各种佳肴,凉拌、炒食、炸食,亦可熬粥。平时,母亲常用藿香叶熬制藿香粥。她把切碎的藿香和在晶莹剔透的新米中,再加入少许白糖,用文火慢慢炖。母亲把火烧旺,藿香粥的香气慢慢飘散开来。我等不到凉透,就端着母亲盛的藿香粥狼吞虎咽。粥又香又甜,入口即化,芬芳沁人心脾,顿感清凉,喝完口齿留香,宛若凉风拂面而来,让人顿感凉爽。

母亲也喜欢制作藿香饼。她采来新鲜藿香叶洗净切碎,把面粉加冷水调成糊状后将藿香叶拌入面糊中,再打入两枚鸡蛋,用勺子轻轻搅拌均匀。火旺了,饼容易焦,弱了又烙不熟,中火最好。待油锅烧热后,母亲熟练地舀起一勺面糊浇在锅心,用铲刀从锅中间轻轻向四周均匀摊平。伴随着袅袅升腾的热气,饼缓缓变成金黄色且隐隐透出绿意、香气四溢,再将饼翻面,也烙至金黄。刚做好的藿香饼外酥里软,黄中透绿,散发出迷人的清馨与醇香,让人看一眼就垂涎欲滴。我一顿能吃两锅饼。

古书中有这样的记载:“藿香可着衣服中,用充香草。”古代没有香水,藿香就扮演了香水的角色。藿香还是一味中药,藿香正气丸、藿香正气水的主要成分便是藿香。记得有一年夏天,村里来了一个人,因酷暑难当,中暑倒地。母亲闻之,忙倒了一碗藿香茶,给那人灌下去,而后又将他搀扶到家,熬藿香粥给他喝。临走时,母亲还送他几块藿香饼。

还有一次,我吃了不洁食物,上吐下泻,几近脱水。母亲心急如焚,采回藿香叶和丁香花同煎。我喝了母亲熬的汤药,方得康复。

藿香驱邪解毒,喜阳光耐高温,冬败夏繁,无意与姹紫嫣红争艳,也不想和四季芬芳争奇。它与人为善,乐于奉献。藿香之香,香得质朴,香得高雅,香得纯粹。

每年暑假,我都要回乡下老家小住几天。远离城市的喧嚣,拒绝山珍海味和各式冷饮。喝一碗老母亲做的藿香粥,吃几块老母亲摊的藿香饼。大快朵颐之后,再泡上一杯藿香茶,然后斜躺藤椅,轻摇蒲扇,静默在藿香的馨香里。藿香叶从杯底冒上来,漂浮片刻后,就像喝醉酒的人,打几个滚,在水中旋转。待水微凉,藿香叶又沉入杯底,溢着清香。看杯内藿香叶在水中上下沉浮,想人生也需像藿香这样宠辱不惊,豁达开朗。待水温变凉,再慢品细啜。任丝丝幽香冲淡暑气,让思绪静静流淌,让内心归于纯净。

藿香之香,香远益清。有藿香相伴的日子,心素如简,人淡如茶。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5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