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齐珂雨
春回大地,山野田间迸发出明媚活泼的春意。在春风的呼唤中,苜蓿、荠菜等时令野菜纷纷冒出了头。近日,“挖野菜大军”频频出动,不仅在田间地头,在城市公园、绿化带和社区绿地等公共场所,也能看到他们拿着塑料袋、小刀等工具寻觅野菜的身影。
“旋挑野菜拾青梅,又向花边得暂陪。”许多人认为,野菜是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是餐桌上的一道美食。对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来说,挖野菜还被赋予了与乡愁、传统和亲情等相关的更深含义,是人们眼中享受春光、放松身心的美好过程。
但需要注意的是,生长在城市公园、绿化带和社区绿地等公共场所的野菜不是真的无主的野菜,而是植被保护和城市绿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生态环境有着重要意义。“在公共场所挖野菜”事虽小,但暴露出部分市民常识的贫瘠以及对公共秩序的无视。为一己之私,不顾时间、地点在公共场所挖野菜的不文明行为,不仅破坏了环境,还侵害了公众的利益和权利。
事实上,并不是任何地方、任何种类的野菜都适合食用。为防病虫害,工作人员会在城市公园、绿化带和社区绿地施用除虫剂等农药。这里面的野菜还可能因受到汽车尾气污染残留重金属,一旦食用对健康危害更大。还有一些野菜具有毒性,误食、使用过量或因处理不当引发中毒的事故常有发生。
因此,无论是从“破坏环境的不文明行为”的角度来看,还是从“乱食、误食危害健康”的角度来看,在公共场所挖野菜都是一件损人不利己的事。
由此可见,“挖野菜”虽有趣味,但要注意场所,要注意保护周围环境,维护公共秩序。在食用野菜时,也要进行充分处理,以免危害到自身健康。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应在城市公园、绿化带和社区绿地等公共场所加强管理,对在公共场所挖野菜的不文明行为加以警示和宣传教育,打造良好的市容环境秩序,创建文明、和谐、优美的城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