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9月3日,赵艳带孩子参加户外游戏。
本报记者 王晨曦文/图
2012年,25岁的赵艳来到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中心幼儿园,在乡村学前教育一线一干就是9年。
2021年9月2日,幼儿园开学,赵艳又开始了新学期的教学工作。棣花镇中心幼儿园共有3个班,今年赵艳带的是中班。幼儿园教师的日常工作,普通却也辛苦。赵艳说:“幼儿园每个班基本上只有一个老师,今年中班有35个孩子,人数比较多,开学这几天确实忙,老师现在都是住校,一周回一次家。”
乡镇幼儿园办学条件相对落后,在多年的学前教育工作实践中,赵艳克服艰苦条件,总结出一套自己的教学方式。在保教工作中,赵艳会用激励机制调动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她在教室设置了“荣誉墙”,表现好的孩子能获得一颗星的奖励,每周还会评选“红星幼儿”。这样,孩子们得到激励,纪律性增强了,也懂得了团结互助。赵艳还注重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业余时间,她利用废旧物制作体育器材,让孩子们加强锻炼,积极组织孩子们参加“流星飞舞”“小火车”等户外游戏,增强幼儿体质。
赵艳的教育理念离不开一个人的指引,这个人就是应彩云。“第一次听应彩云老师讲课是2016年,当时,我在西安参加培训,印象特别深刻。”赵艳说,“我记得应彩云老师说,她的教学理念就是多走进课堂、多和孩子交流,这个理念对我影响很大。”赵艳相信,学前教育就像是播撒种子,把情感和探索精神埋在孩子心里,种子就会在某个时刻发芽开花,让孩子幸福成长。
2008年刚上班的时候,赵艳在西安市高新国际幼儿园当老师。工作了4年后,她去了棣花镇中心幼儿园。两段工作经历,让赵艳对不同环境下的学前教学模式有了更多了解。赵艳说:“乡村学前教育更困难些,一些农村家长急于求成,希望幼儿学习写字、拼音、数学,不赞成通过游戏进行教育,认为这是瞎玩,会耽搁孩子。”针对这种情况,赵艳积极和家长沟通交流,真诚相待,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育儿观,让家长意识到学前教育是慢的艺术,要学会等待一个孩子的成长,而不是拔苗助长。
在乡村学前教育工作中,赵艳遇到了不少特殊儿童。“今年我们班有一个4岁多的孩子,患有小儿麻痹,走路不稳,开学第一天环境比较陌生,孩子哭闹得很厉害。我就和孩子多交流,给他亲近感,第二天孩子表现得就很好了,脸上能看见笑了,有什么事情也愿意对我说了。与特殊儿童相处要更加细心。”赵艳说。
赵艳认为,与特殊儿童的交流,必须要有耐心、有爱心,要发掘孩子的闪光点。在新的环境中,要让孩子知道有人在关心他并帮助他。“接纳所有的孩子,接纳孩子的所有。”赵艳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