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赵令诚(中)与自己的学生交谈。 资料照片
本报记者 吕扬 通讯员 王翠萍
94岁的西北工业大学教授赵令诚,至今仍坚持批改论文、讲学调研……
“我们常说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如果我们看到青年身上有缺点而不去帮助他们,任其发展,那么谈论未来就是空谈,我愿做学生的严师益友。”这是赵令诚教授最常说的话。
赵令诚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从事气动弹性力学研究,是我国气动弹性力学教育的奠基人。
“教书是尽力,教人要做到尽心。”几十年的从教生涯,赵令诚始终认为,如果只重视智育而轻视德育,仅仅给学生传授知识使他们将来有一个“饭碗”,那就辜负了党和人民对教育工作者的期望。
他倾尽一生诠释“尽心”二字。学生在校期间,赵令诚同他们交朋友,推心置腹地交谈,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思想上的问题,不使任何一名学生掉队。
20世纪70年代,由于学校数学教研室人力不足,赵令诚主动请缨,给学生讲高等数学和工程数学。1981年晋升教授后,他除了带研究生外,有时还给不同年级的本科生讲授不同的课程。
“只要有课,我就愿意上。”只要有教学任务,赵令诚首先考虑的是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获得感。对待教学他总是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赵令诚认为,教育的对象是人,一个好教师不仅应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时又应是思想的教育者。为了使思想工作做到有的放矢,他每上一节课前,都要进行大量深入细致的调查。
有一次,在给一个班讲工程数学的前几天,赵令诚特意来到该班学生宿舍,正与同学们畅谈时,一位同学推门而入。赵令诚对他说:“你叫孔令卿,对吗?家住宝鸡,平时爱玩。”孔令卿惊讶地看着这位陌生人,一时无言可对。当得知这位陌生人就是马上要给他们上课的赵老师后,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一次,赵令诚不慎扭伤了脚,他仍然坚持请其他老师用自行车把自己推到教室上课。多年来,他一堂课也没有缺过。有一段时间,他背上生了瘤子,举手都困难,但还是忍着疼痛上课写板书,手术后没有休息依然回到了课堂上,回到了学生身边。他说:“离开学生我又能做什么呢?”
“我这一辈子注定就是要教好书。”赵令诚说,“要做好学生思想工作,首先要了解他们。”
每年新生报到期间,赵令诚都要到新生宿舍看一看、走一走,一方面看望那些初次离家远道而来的学生,另一方面可以接触送子女入学的家长,他认为这是了解学生情况的好机会。
曾经有一位学生因期末物理考试不及格而意志消沉,声称自己不是学工科的材料,不想再继续学下去。赵令诚了解到这个学生的想法后,多次与他谈心,指出他这是貌似好强,实际是经不起挫折的表现,同时有针对性地做思想工作。过了一段时间,这位同学重新振奋精神投入到学习和研究之中。
“求真、求实、创新”是赵令诚治学的3大特质,并自始至终贯穿于他教书育人的历程。
赵令诚对课堂情有独钟。他上课的教材从来不直接采用别人的,而是融合新的理念和知识自己编写,按学生能够接受的思路来讲。他笑着说,自己最得意的讲义是给教研室新入学且没有力学基础的外校考来的研究生义务授课而专门编写的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和结构力学的四合一教案。
几十年来,赵令诚教授可谓桃李满天下,培养了一大批航空界的栋梁,多位弟子都成了独当一面的学术带头人和总设计师。“再传弟子”也是人才辈出,成为我国航空领域中的年轻力量。
多年来,赵令诚还带领科研团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完成了多项重要理论课题及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取得了多项重大突破。
“现在是年轻人的舞台,年轻人朝气蓬勃,我很愿意和他们交流。虽然我一生无子,但是我这一辈子拥有无数孩子。” 赵令诚教授笑着说,“我年纪大了,前几年还做了心脏搭桥手术,没有能力再往前冲了,做些打打杂、看看论文的事情,我就很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