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黄宗跃
一段时间以来,“内卷式”竞争成为蔓延不少行业的新问题。一些地方为招商引资获得突破,不顾地方现实和监管规则,“出奇招”制造“政策洼地”;一些产品持续大搞“价格战”,销量有了但利润却没有增长……种种“内卷式”竞争行为,看起来有声有色,却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内卷式”竞争,是良性、公平竞争的对立面。这种以价格比拼为核心的“内卷”,绕开了产品品质、技术和服务的良性竞争,可能会导致产品偷工减料、牺牲品质,为行业长远发展埋下隐患。当“内卷式”竞争演变为以挤占对手为目的的“生死战”,一些行业还可能陷入造谣抹黑的“口水战”。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式的竞争,违背了市场规律和公平竞争原则,其无特色、无差异性、无含金量、无效增长的特征,与新质生产力格格不入。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内卷式”竞争的整治力度。去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今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在多个场合密集表态,强调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积极化解一些行业供大于求的阶段性矛盾。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从“防止”到“综合整治”,既表达了国家层面的决心,也给全社会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地方政府的“内卷式”竞争主要体现在忽视本地实际情况,在招商引资上一味拼土地、拼税费、拼补贴。这种盲目招商可能加大财政负担和项目烂尾风险。《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明确要求“加力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各地区不得突破国家规定的红线底线违规实施财政、税费、价格、土地、资源环境等方面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这将倒逼地方政府规范招商行为,有利于推动传统招商模式转型,破除“内卷式”竞争。
打破企业“内卷式”竞争怪圈需要合力。对政府而言,要制定更科学、更合理的产业规划,出台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加强对市场的监督力度,加快开展集中整治,系统性强化产业激励、人才吸引力,全面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行政效率,为企业创新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对企业而言,要加强自律,主动抵制不正当竞争,强调科技创新,加大科技投入,注重个性化和高端化发展,通过创新突破和技术进步形成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