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2版:副刊
发布日期:2025年03月10日
惊蛰是一个拟声词

潘玉毅

惊蛰是一个拟声词,但又不是一个普通的拟声词,像是有孙行者的七十二般变化,时而啾啾,时而潺潺,时而哗哗,时而滴滴答答,时而窸窸窣窣……不由让人联想到清代林嗣环的那篇《口技》。京中有善口技者,大自然中亦有。

惊蛰的“惊”有惊醒之意,而“蛰”为藏伏,概指入冬时节蛰伏于地底的虫蚁。惊蛰雷动,轰隆隆的雷声穿破长空,撕裂行云,响彻大地,震醒了蜗居地底的百虫。它们争相爬出地面,接过绵绵细雨,准备拥抱又一个春天。

勤劳的蚯蚓化身地龙,把土松了松;冬眠的山蛙感受到“封印”的松动,慢慢地苏醒过来。蜜蜂、草蛉、蝴蝶、黄蜂也开始变得活跃,或飞舞于枝头,或穿行于菜畦。

城市与乡村,有树的地方常有鸟的叫声,早上四五点就开始吟唱,六七点才停,正应了一句老话“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小溪边,清流与石头碰拳、击掌,消失了一冬的小河虾不知从哪个洞里哪块石板下钻了出来。与它们一同闻声而至的还有泥鳅和黄鳝。这些家伙一惊一乍,一点都不稳重,遇有风吹草动,贴着溪坑底部如箭矢掠过,搅动泥沙和枯叶,大有“尘土飞扬,硝烟弥漫”的阵仗。很快,寂静了许久的小溪再度恢复了往日的热闹。鸭子、大鹅听见动静,呆头呆脑地跑过来围观,嫌在埠头边、石驳坎上看不分明,直愣愣地跳入水中。于是,春天的生机与活力顺着荡起的一圈圈涟漪弥散开来。

若是你观察足够细致,就会发现惊蛰时节醒来的不只有动物,还有多种植物。不同于“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在农村,随便觅一块田,觅一座山,都能瞧见草儿密密向上生长的样貌,初时短短的,软软的,毛茸茸的,长着长着,就变得深浓起来,显眼得很。

扑哧、扑哧……梅树枝头,桃树枝头,玉兰树枝头,李树枝头,花儿一朵接着一朵绽放,像笑意从窈窕淑女捂着的嘴边漏了出来。刚开始是单声部,很快就变成了二重唱,旋即又变成了三重唱、四重唱、六重唱,煞是壮观。

四季常青的樟树,也在悄悄地用新叶替换陈叶。风一吹,层层叠叠的叶子如浪花翻涌,露出新旧交替的痕迹;雨一下,樟树果随之掉落,发出簌簌的声响,落得满地都是。

女儿也趁惊蛰时节来凑热闹,半夜里,不时啼哭几声,把我从睡梦中唤醒,而她又沉沉睡去。她是睡了,而我却怎么也睡不着了,下意识地拿出手机,打开搜索软件。自打女儿出生以来,搜索软件我用得特别勤快,想知道每一声啼哭背后的意义。女儿在清晰地喊出“爸爸”“妈妈”之前,是从含糊的音节开始的。用保湿纸巾将她嘴角的奶渍擦去,看着她恬谧入睡,我笑了,而她竟还我以微笑,还发出响亮的笑声。

她是无意识的,但我还是满心欢喜。这一刻,拟声词又从物候切换到了万物之灵的人身上。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5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