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pic/202409/18/db4a9701-f228-42ee-bb61-ffa29fb2d55a.jpg.2)
![](../../../pic/202409/18/e4c264b2-5f7b-4289-a79c-36e67f6762aa.jpg.2)
盲盒不是魔盒。薛淞作
王志辉
最近一段时间,卡牌盲盒在中小学生中风靡。通过集卡、交换,学生们将各类卡牌盲盒视为新型“社交名片”。为获得稀有卡牌,甚至有中小学生不惜花重金购买。
卡牌盲盒因其华丽的包装、精致的图案受到中小学生喜爱。“盲盒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消费风潮。一些由经典IP衍生出的卡牌盲盒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然而,也有不少家长对此表示担忧,认为孩子沉迷盲盒,花费大。在盲盒经营者的炒作下,部分卡牌盲盒溢价严重,远超其真实价值,各类IP衍生出的卡牌盲盒更是五花八门。中小学生涉世未深,对金钱尚未形成理性认知,很容易陷入消费陷阱。据报道,一些地方中小学生每年花在买卡牌盲盒上动辄上千元的不在少数。此外,互相炫耀卡牌盲盒收藏也助长了攀比之风,不利于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去年6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印发了《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试行)》,要求盲盒经营者不得向未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消费,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经营者应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自觉遵守相关规定。同时,电商平台应担负起监管责任,打击经营者囤积、炒作行为,及时下架盗版、价格虚高商品。监管部门应及时对学校周边商铺进行巡查,对于违反相关规定的商家,依规对其进行警告和处罚,净化学校周边消费环境。
当然,还要引导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避免孩子沉溺于玩卡牌盲盒,需要家庭、学校共同努力。家长和老师应形成教育合力,将其卡牌盲盒消费引导至家长可控、老师可管的范围之内,并及时制止中小学生过度消费、攀比消费,引导中小学生正确看待卡牌盲盒,共同守护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