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9版:副刊
发布日期:2024年09月13日
开学旧事

王凯利

六十多年前初秋的一天,我正和几个小伙伴打闹嬉戏,忽见两位阿姨走进了我家大门。于是,我便急忙跟了进去,只听其中一位阿姨朗声问道:“你家有叫王凯利的孩子吗?”我妈从厨房里走出来,边用围裙擦着手,边应声道:“有!有!”阿姨说:“孩子今年该上学了!”我妈闻言,说:“这么快?可该上学了!”原来,这是附近小学的两位老师挨家挨户进行新生登记。

如今回想起来,当年学校的老师为孩子学业操的心比亲生爹娘都多。我脑海里每每浮现出当年的这一幕,都会被那如歌的往事催湿了眼眶。

一位个儿稍矮的老师问:“孩子在家吗?”我急忙在她身后作答:“在,在,我就是。”老师和蔼地问:“想上学吗?”我不假思索,脱口而出:“想!”老师说:“那好!你从1数到100。”我不等老师话音落地,便连珠炮般地数起来。没等数到30,老师就打断了我,满脸笑意地说:“行了,行了!”接着,老师又问:“会写自己的名字吗?”我答:“会写!”说着便蹲下来,欲用手指头在地上写给老师看。老师抚摸着我的头说:“不用写了,只要会写就行。”就这样,我顺利地通过了入学“考试”。

另一位老师从提兜里掏出一个油印的票据本,冲着我妈说:“学费和杂费一共是五块两毛五。”她边填写收费单据,边问:“家里生活困难吗?”还没等我妈回答,我就抢着说:“困难!”我妈闻言嗔怪:“大人说话小孩别插嘴!”两位老师对视了一下,说:“既然家庭生活困难,学费就免了。只交课本费两块两毛五,茶水费五毛,共两块七毛五分钱。”

那时候的孩子懂事儿早,自理能力强。开学前半个多月,我就早早地开始准备。找到一个哥哥用过的旧铅笔盒,买了两支新铅笔,又把哥哥姐姐用过的铅笔头削尖,套在了一个金属铅笔套上。爸爸下班回来,顺路给我买了一个新书包。我清楚地记得,那是个有两条长挎带的蓝色布包。

开学那天,我好奇地打量着那两栋高大的教学楼。听老师说,它的前身是西安市洋车公会,后来有了树仁小学,再后来学校改名为日照新村小学,就是我启蒙的学校。

我找到一年级新生报名处,发现这里早早排起了长队。那时,绝大多数六七岁的孩子都是自己来办入学手续。当我领到新书后,一种无以名状的激动涌上心头。我觉得,从今天起我就是一名学生了!那一年的代数课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本很厚,纸张粗糙,黑色夜空封面上是一颗欲飞的人造卫星。同学们领到新书后,都十分珍惜,生怕窝了角,折了页,弄脏了书本。于是,回到家后,大家纷纷用旧年画纸包书。那时的街坊小铺里还有专门卖书皮纸的。厚的两分钱一张,稍薄的一分钱一张。

分配座位时,大家才欣喜地发现,我们用的是课桌和靠背椅相连的双人课桌。桌面非常人性化,呈约二十度的斜坡。课桌虽然笨重,但在上面做笔记、听课却十分舒适。

开学典礼上,主持人是位臂佩“三道杠”的高年级学生,雪白的衬衣配上鲜艳的红领巾,十分潇洒神气。我羡慕地痴望了他许久,心中暗暗下定决心,我也一定要戴上“三道杠”!操着陕西方言的校长讲了很多,嘱咐大家要好好学习。我把他的话牢牢地记在了心里。4年后,我终于戴上了“三道杠”。

我们上午上4节课,下午只有2节课。放学后,我蹦蹦跳跳地往家跑。书包里的铅笔盒“哗啦、哗啦”地打着愉快的节拍。回到家后,我妈看到我高兴的样子,就问:“今天学的什么呀?”我挺直腰板给我妈背诵了语文第一课的课文。

回答完母亲的提问后,我用了二十多分钟就写完了开学当天的全部家庭作业。紧接着,我又撒着欢去找小伙伴玩去了。

现在回想起来,我那时的生活,真是幸福而甜蜜。如今,每当目睹眼下小学一年级新生开学时的情景,耳闻孙辈伏案作业到深夜时的哈欠声,我都会生出无限感慨。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