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9版:副刊
发布日期:2024年09月13日
我是一片叶

吕志军

“山山飘清香,处处好茶园啦,处处好茶园。左采一把翡翠绿,右采一把细毛尖。快快地采呀,快快地采呀,采满了小茶篮……”姑娘甜美的歌声响起,我正在她的掌心。她的掌纹有时粗粝,有时细腻。带着汁液的香味,我落入紫阳的第一缕风里。

我不能确定,自己是在紫阳县的焕古镇还是蒿坪村,这海拔千余米的地方,氧气充足,光照充分,汉江盘山而流,日夜不息。

我的姊妹众多,散落在巴山北麓、秦岭南坡之间沟岔川岭,有的叫翠峰,给阳光以抹抹苍翠;有的叫山珍,雨水冲洗莹莹浓碧;有的形如银梭,把古今时光纵横编织;有的状若仙毫,缥缈着汉江儿女的美妙愿景;有的香如雾,远看有青色,近嗅却似无;有的味似艾,回舌却沁甜。

我们似乎一样,片片青绿,又确实各不一样,乐山者觉着深沉,亲水者觉着柔顺。我们是紫阳的使者。只待春风唤醒冬眠的土地,我们便婀娜在紫阳的山川,拥抱着一双双勤劳的手,迎接着天南海北的游客。

我曾见过福建一位母亲带着女儿,自南向北而行,至紫阳,在一家门口的阴凉处歇脚。

屋主也是母女俩。姑娘给福建母女沏了碧绿碧绿的紫阳茶,大娘则端出一盆蒸得透亮的红薯。大娘指着屋后汉江最大的支流任河说:“这水从巴山深处流出来,清啊!岸边的石头有的白亮,有的青硬,可好看!”

福建母女抬头看山,大娘又端出一盘山核桃,说:“你们是稀客,今天我做汉江酸菜鱼和紫阳蒸盆子,你们一定要尝尝。姑娘啊你看,汉江一直向前淌呢,一直向前。”

吃过紫阳特色风味,福建母女留了下来。她们每日里爬山,涉江,捡石头,采茶叶,晒河坝太阳,宿巴山夜风。

一住五年,她们学会了紫阳土话,学会了在山里种土豆、刨山药,学会了像紫阳人一样种茶、制茶、喝茶。

紫阳是个好地方。我在此盘桓日久,观瞻过宋代紫阳真人张伯端三洞修道,紫气东来,阳光普照;眼见任河飞湍瀑流争喧豗,碧水拍岸,船号激荡。这里最好听的是民歌,你听,美丽的紫阳女子唱起来了:“郎在对门哎,唱山歌哎。姐在房中哎,织绫罗喂。唱的歌谣哎,好啊……”

紫阳有个青年姓白。之前,小白是看不起制茶的,“那个小手艺,算不上大事业。”高考落榜后,小白整日把自己锁进屋里。

小白的父亲制了一辈子茶。他说:“上不了大学,你跟我学制茶吧。一片茶叶就是一个世界。”父亲说,茶有两种,条形茶注重烘焙,曲形茶强调揉搓……手把手教小白摘茶:一叶茶要巧,二叶茶要轻;揉茶用力要均匀,要揉出茶香,得带着感情;烘焙翻炒得准,火候把控、时间刻度分秒必争……一道道难关,小白一项项学,不亚于又一次高考。

后来,小白在茶艺比赛中夺魁。许多公司向他伸出橄榄枝,小白拒绝了。

等到省赛又获奖,小白对父亲说:“我要开自己的工厂,把茶店开到省外去。”十年间,小白的茶店在河南、山东等省相继连锁。如父亲所言,他果然从小小茶叶里看见了广阔世界。

小白从紫阳走出去了,现在,我也该走了。经过手艺人的杀青、揉捻、晾晒、烘焙、挑选,我被小心翼翼地装进一罐罐、一桶桶、一盒盒、一箱箱形制各异的容器里。

江水潺潺流过,在清明的细雨之后,我揣着百亩荷香,千顷林涛,万里江流,成为紫阳送至天涯海角的问候,也成为漂泊游子的缕缕乡愁。

我带着紫阳人的勤劳和智慧,带着对未来生活的满满憧憬,带着深深的祝福,出发!

我的出生地是紫阳,我的目的地是天涯。我的生命是日月:浮云明日去,相望一杯茶。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