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省政协常委、西安交通大学绿色氢电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陈斌
仅2023年,我省就成功推动重组或新建全国重点实验室22家,紧密围绕我省重点产业链以及未来产业开展技术攻关,涌现了一批自主创新成果,解决了国家部分技术领域瓶颈问题,相关技术产业化进程持续推进。但在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过程中,仍存在科技成果转化效能不足、资金来源渠道较为单一、国际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为此建议:
一、鼓励全国重点实验室整合内外部资源,建设以全国重点实验室为核心,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中介组织、企业等共同参与、功能互补的协同创新网络,构建灵活有效的协同创新机制,形成知识生产与分工协作的创新联合体和共同体。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打造全链条全要素协同创新生态圈。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带动全国重点实验室以需求、应用、市场为导向,推动产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及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将全国重点实验室打造为科技成果转化的首选地。
二、全国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过多争取竞争性经费,会导致实验室研究方向发散,不利于形成攻关合力。建议我省在加大经费支持力度的同时,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发挥作用,通过“揭榜挂帅”等形式加大对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定向投入,避免实验室科研人员多处申请项目,让科研人员将精力集中到服务西安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上来,提高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将全国重点实验室打造成为推动我省高质量发展的科研经济先行地。
三、完善实验室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和学术考核体系,树立以科技创新质量、成果转化绩效、支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质效为核心的科技创新评价导向。建立更加细化的科研人员尽职免责制度,减轻科研人员在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压力。将全国重点实验室打造成为“三项改革”的样板,发挥示范带动效应。
四、通过设立跨学科合作平台和项目促进跨学科研究团队建立,推动学科之间的合作和交流,鼓励和支持交叉学科的发展。推动科技奖励和人才计划向全国重点实验室倾斜,不断增强原始创新能力,激励高质量科技成果的形成,将全国重点实验室打造成为高水平创新成果的策源地。
五、以全国重点实验室为载体,统筹集聚全球创新资源要素,推进形成广泛开放共享的国际合作机制,形成国际合作的重要网络节点。鼓励全国重点实验室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高水平科研机构及优势科研院所共建实验室。建设开放包容的创新文化生态,吸引会聚全球一流的科学家赴西安开展研究,助力西安打造科技创新中心和产业聚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