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省政协委员、宝鸡市乡村振兴局局长 高晓博
2023年以来,宝鸡市坚持用科学规划引领乡村建设,建立健全乡村建设行动推进机制,制定全市乡村建设总体方案和15个专项方案,明确乡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标准,形成党委政府推动、行业部门互动、市县镇村联动和广大群众参与的乡村建设工作格局,强化人才支撑、资金保障、示范带动,逐步改善公共服务设施、整治人居环境、创新乡村治理。但是,乡村建设还面临一些问题: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仍有短板;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高;乡村建设工作合力不强。结合工作实际,现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突出规划引领。对行政村进行划分,有序推进“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突出地方特点、文化特色和时代特征,保留村庄特有的民居风貌、农业景观、乡土文化,坚决防止“千村一面”。坚持示范带动,将示范村优先向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村庄倾斜,并在资金支持上、项目安排上、政策激励上给予支持。
二是突出生态宜居,优化人居环境。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抓手,统筹打好村容村貌提升突击战、垃圾治理清剿战、污水治理歼灭战、厕所革命攻坚战、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持久战“五大战役”,推广“干封式、三格式、水冲式”改厕模式,推行“两次四分法+集中填埋和区域高温热解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模式,探索实施“纳入城镇污水管网、建设小型人工湿地、一体化处理装置、生物氧化塘、简化综合利用”五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加快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三是突出城乡融合,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围绕乡村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问题,推动服务重心下移、资源下沉,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行“县聘镇用、镇聘村用”用人机制,充实建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将具备条件的区域敬老院、农村互助幸福院改造提升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推行农村“一站式”便民服务,形成县域内功能衔接互补、分级解决不同问题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四是突出乡风文明,推广运用“清单制”,不断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持续推动农村移风易俗,划清传统礼俗和陈规陋习的界限,坚决遏制厚葬薄养、天价彩礼等陈规陋习。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确保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源头。
五是突出人才保障,合力共建共享。坚持本土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助力乡村建设。加快本土人才培育步伐,促进农业从业人员结构调整优化,打造一支扎根乡村的人才队伍。探索建立乡村工匠培养和管理制度,支持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村庄规划和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