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要闻
发布日期:2024年05月30日
把乡村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周至县委副书记 李同勃

周至南依秦岭、北濒渭水,建县2000余年,素有“金周至”之美誉。近年来,我们以生态修复为“基”,以厚重文化铸“魂”,以文旅融合赋“能”,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2023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177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7.35亿元。文旅产业的发展为群众增收致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周至在开创全省文旅融合发展新局面、叫响县一级文化品牌、打造文化强县、赋能乡村振兴方面,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传承和发展不足,对本土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够,“叫得响、传得开”的品牌还不多。二是投入和保障不够,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不够精准,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有差距。三是产业体系不健全,农文旅融合业态单一,尚未构建形成科学的“产业链”。四是智力支撑有差距,复合型人才匮乏,全国、全省知名的“大师级”文化领军人才缺乏。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落实《陕西省关于加快文旅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学习借鉴兄弟区县好经验、好做法,立足县域发展实际,强规划、挖潜力、补短板、增动能,为全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一是突出“差异化”发展,推进区域协同并进。建议从省级层面加强统筹规划、全域布局,依托各县域特色文化产业比较优势,加强旅游线路宣传营销,推动优势互补、市场互动,着力构建多点支撑的发展格局,解决区域文化产业同质化和小、乱、零、散等问题,释放错位发展潜力,不断提升全域文旅产业的竞争力。

二是坚持“项目化”推动,扶持培育产业主体。文化产业项目对文化市场繁荣发展具有强劲带动作用。建议加大对县一级农文旅融合项目的政策支持和倾斜力度,帮助我们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建议我省统筹发挥好中心城市文化产业龙头企业的示范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通过政府扶持、社会投入和市场化运作等方式,撬动更多资本力量汇聚乡村,帮助我们进一步培育壮大乡村文化经营主体,把乡村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乡村发展优势。

三是注重“多元化”建设,提升融合发展附加值。当前,我县文旅资源整体呈现点状分布,特别是在数字化、智慧化赋能文旅资源整合,文旅IP打造等方面存在差距。建议我省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和智库作用,帮助我们探索融合创新模式,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推动“文化+科技”“文化+创意休闲”“文化+智慧旅游”“文化+生态保护”“文化+乡村振兴”等跨界合作、融合发展,提升文旅产业融合度和附加值。

四是借力“平台化”赋能,健全文旅人才梯队。建议我省发挥省内高校平台优势作用,分层次、分门类实施人才培养项目,帮助我们培养一批既懂地方艺术文化,又懂旅游人文知识和市场营销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全面提升县域文旅行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为乡村文旅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5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