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民进陕西省委会参政议政部部长 吴巧月
数据表明,我省文旅产业呈良好发展态势,但存在相关文化元素和独有特色挖掘不够、发展投入不足、优秀人才缺乏、推广传播力度有限等问题。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发挥旅游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提出以下建议:
一、以文化为魂。增强产业吸引力,深入挖掘、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独特的周、秦、汉、唐等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转型发展优势,提升产业发展质效;做大做强文化品牌,推进“文学陕军”与“西部影视”等品牌合作,建立联动发展机制,在创作中深入挖掘优秀文化价值,在繁荣文化的同时增进共识,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二、以融合为本。促进产业深度融合,推进“一市一品”创建工作,打造文旅融合示范区,推动文旅与农林业、工业、科技、教育等深度融合,针对不同群体发展研学旅游、工业旅游、康养旅游等体验性、参与性、交互性的文旅业态,丰富“音乐+旅游”“演艺+旅游”等模式和业态;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打造重点产业链,提升关中、陕北、陕南各市、县文旅产业发展质量和占比,分析借鉴《长安十二时辰》差异化发展案例经验,打造独特的三秦品牌,让我省美丽乡村成为吸引更多人的“诗和远方”。
三、以创新为要。加快文旅产业创新转型,紧密对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健全数字旅游产业体系,丰富数字化应用场景,培育文旅及科技融合示范园、示范基地、头部企业等;培育数字新业态,发展线上演播、沉浸式体验、数字会展、数字出版、在线教育等新业态;推进“互联网+文创”以及衍生品研发制作,让文化传播展现更多朝气,在文创产业再掀“新国潮”。
四、多措并举提质增效。落地落实各类支持经营主体发展壮大的政策,释放政策效能;打造三秦特色产品、主题线路,丰富供给,打造全媒体推广传播矩阵,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评选文旅消费地标、街区等,拓展虚拟消费场景,用足用活优惠政策,放大产业拉动效应;强化人才资源保障,推进职称制度改革,畅通职称晋升通道;为企业提供财税金融支持,通过“陕企通”等平台提高企业知晓度,协同助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