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西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中心教授、西北大学跨文化研究院院长 王晨佳
陕西文化资源丰富、文化IP多元,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将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生动的阐释互动传递给游客。文旅产业发展中诸多创新实践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路径,凸显了文化价值在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文旅业态的有机结合,激发了文旅产业发展新动力。
文化是文旅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次动因。二者未能实现互相促进、协调发展,问题就在于文旅产品和服务的同质性,文化价值对于文旅产业的引领不足。升级供给、价值引领,需要城乡协同,共同提升文化自信。现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文化创意紧贴市场、文化小镇及街区运营前置。遵循产业发展特征,联合高校进行产学研一条龙合作,对文化资源进行深度挖掘,通过IP授权、特许经营、IP入股等模式,依托文创、旅游、餐饮、民宿等资源对IP资源进行多角度利用,把IP转化为可感知、可消费的物质产品。
二是文化价值引领文旅产业发展,塑造文化自信自强的核心竞争力。年轻人是高活跃度客群,是文旅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文旅产品供给者要有市场意识,更要有情怀担当,引导消费者提升知识水平和艺术鉴赏能力。
三是振兴乡村文化,城乡协同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推动乡村文化创新发展。由乡村基层组织开展乡村文化宣传互动,充分发挥农民作为参与者和受益者的重要作用。建议从供给侧确立文化价值引领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理念,进行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和现代阐释;加大政策资金供给扶持力度,在重点立项、后期评估上抓重点、出亮点,避免流于形式;重视人才培养,在高校成立产学研结合的文化产业研究院,利用高校科研优势进行文化资源挖掘和价值提炼,抓长远、见长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