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省政协委员、省文物局副局长 孙周勇
全省各类不可移动文物合计49058处。这些文化遗产资源是陕西优秀传统文化彰显、传承、弘扬的载体,也是陕西发展旅游的重要资源。一直以来,我们坚持“守正、融合、创新、开放”的原则,扎实稳妥开展全省文物保护利用工作。
一、开展专项规划编制和资源调查工作,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在国家文化遗产资源普查的基础上,先后完成石窟寺、陕西长征遗迹等专项调查,进一步摸清家底;组织编制陕西省文物保护总体规划等一系列文物保护专项规划,为以后的展示利用打好基础。
二、加强重大文化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均衡的公共文化体系。一是大遗址保护利用工作不断加强,二是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顺利开展,三是延安革命文物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成效明显。文化遗产在助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群众文化生活水平、提升城市影响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日益彰显。
三、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提供优质文化产品和便利服务。举办一系列社会关注、群众欢迎的展览;在全国率先将博物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成立全国首家博物馆教育联盟、文博青年志愿者联合会,年均举办线上线下各类教育活动上万场次。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坚持保护第一,守护好中华文明、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继续开展我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建立全省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目录,进一步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体系;科学规划、加强统筹,推动不可移动文物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推进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等重大文化项目改造提升,不断提升我省文博类景区的服务水平。
坚持开放融合,努力让文物“活起来”。推动延安中国革命博物馆城等项目建设;发挥文物资源特色优势,与旅游、交通、农业等领域跨界融合;深化文物价值阐释,推进“一带一路”文化遗产交流合作和申遗工作,拓展中外联合考古和文物保护修复合作,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坚持交流互鉴,不断提升陕西乃至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扩大根祖文化影响力,增进港澳台同胞认同感;积极发挥陕西文物外展“外交使者”“国家名片”作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