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评论
发布日期:2024年05月21日
让“人才血液”激活“神经末梢”

牛乃喜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只有不断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才能推动乡村振兴各项事业加快发展。日前,省卫生健康委等6部门联合制定《2024—2026年度陕西省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大专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实施方案》,计划通过订单定向培养的方式,为农村卫生室每年培养不超过500人的乡村医生。

在城市,人们看病奔着医院的名气去;在乡村,人们看病直接奔着医生去。近年来,很多地方面临乡村医生青黄不接的问题。老一辈乡村医生大多是从赤脚医生成长起来的,干着“公家”的活儿,但又不是“公家”的人,现在逐渐干不动了;年轻一辈因为经济收入低、晋升渠道不畅等问题想转岗,安不下心来工作。医生能力和服务水平低了,得不到群众信任,群众有病都往城里医院跑,制约了农村卫生室的发展,也增加了群众就医成本。

让群众看病多一些便利、少一些负担,就必须加强乡村医疗人才队伍建设。为农村卫生室专门培养一批能够“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乡村医生,逐步建立起一支数量适中、素质较高,且能够满足基层医疗卫生需求的乡村医生团队,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水平。

乡村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振兴乡村医疗卫生事业,必须让新鲜的“人才血液”源源不断地流入乡村,激活乡村这个“神经末梢”,推动乡村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坚持预防为主,加强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只有推动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有效配置医护资源,才能不断提高基层服务质量与水平。

乡村是一个广阔的舞台。投身乡村医疗卫生事业,需要赤子情怀、奉献精神、平常之心,像获得“最美医生”称号的潼关县秦东镇寺角营村村医刘永生那样,扎根农村,把守护群众的健康当作一生的事业,做群众的健康“守门人”,以平凡的工作成就不平凡的人生。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