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评论
发布日期:2024年05月07日
愿“办不成事”窗口越来越少

马黎

“办不成事”窗口近年来有些火。

起初一些地方、部门尝试设立“办不成事”窗口,几年间,“办不成事”窗口快速普及,不仅出现在许多地方的政务服务中心,也出现在许多职能部门的业务大厅。

“办不成事”窗口设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群众“办不了”“很难办”等急难愁盼问题,确保难点、堵点有“出口”,让群众遇到办不成事的困扰时,有地方找、有人管、有人帮。在实践中,不少“办不成事”窗口通过倾听群众诉求、提供咨询引导,切实帮助群众解决了办事难题。

与此同时,一些地方、部门的“办不成事”窗口却门庭冷落,有的甚至只是挂个牌子,连工作人员都没有。

也许“办不成事”窗口受冷落是好事,反映出制度越来越完善、流程越来越规范、政务服务越来越优质、群众办事越来越方便。但如果长期无人问津或者访客稀少,就浪费了公共资源、虚耗了人力物力,成了为民服务中的形式主义。

为群众服务,要注重过程,更要注重实效。在设立“办不成事”窗口时,要结合实际情况,考虑其必要性,也就是在工作中,是不是经常有群众在办事时对相关政策、程序不清楚,是不是经常有相关事项处于模糊地带、边缘地带而办理困难。如果以上情况仅仅为偶发,就没有必要专门设立窗口,完全可以以“首问负责制”等措施解决,让有限的公共资源最大化、最有效地发挥作用。

“办不成事”窗口不是装点门面,不是简单地帮群众把某件事情办成,而是要通过归纳、分析,弄清楚哪些事情难办、为什么办不成,思考如何才能让群众办成事、好办事。属于制度缺陷的,完善制度;属于分工不清的,厘清职责;属于推诿扯皮的,整顿作风。通过不断地修复矫正,让群众办事遇到的“疑难杂症”越来越少,让“办不成事”窗口从遍地开花到越来越少,甚至消失。

千方百计办实事,真心实意解民忧。相关部门的工作重点不是自己干了什么,而是让群众得到了什么。不能总想着依靠“办不成事”窗口解决群众的个别问题,而是要解决办事难背后的共性问题,通过政务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让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第一时间就能得到解决,不再需要“办不成事”窗口来托底。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5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