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董渺
近期,“产科关停”话题在网络平台上持续发酵,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对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通知,明确提出要强化助产服务规划布局,确保助产服务供给,有效满足孕产妇需求。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1年以来,我国新生儿数量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这种变化导致各医院产科接诊量逐渐减少,给产科行业带来不小冲击。一些医院为了维持财务平衡,不得不做出关停产科的艰难决定。
每一个新生命的诞生都值得付诸全力。产科是关涉每一个家庭切身利益的特殊行业,不管生育率如何变化,生命至上的原则都应当始终坚守。作为守护与孕育新生命诞生的地方,产科存在的社会意义远远超过经济意义。哪怕只有一名产妇,医院也有责任有义务为她提供安全、舒适的生产条件。这不仅是对个体生命的尊重,也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体现。
在探讨产科是否应该关停时,还应充分考虑这种做法对学科发展的长远影响。产科作为我国医学领域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其建设与发展既凝结着国家长期巨量的财力、物力投入,也体现了医学领域几代人的努力和付出。正是经过漫长岁月的积淀与磨砺,我国产科医学水准才得以不断进步和提升,保障了新生儿和产妇的生命健康与安全。如果因当下“遇冷”,医院就盲目跟风关停产科,或将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这不仅会使与母婴护理相关的专业学科受到打击,给产科医生和护理人员带来生存上的困境,甚至可能面临学科“塌方”的风险。从长远来看,这不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对更好医疗服务的需求。
生育率下降带来的产科关停是一个复杂而紧迫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各方面的积极参与。一方面,要通过顶层设计、体制机制创新、考核体系评估等多方面发力,为每一名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命安全筑起坚实屏障;另一方面,医院既要看到社会发展带来的人口下降趋势,适度调整优化相关科室,更要承担起医疗服务机构的社会责任,充分调查研究论证,对医疗资源精准规划和管理。具体到产科,切不可因“遇冷”就“一关了之”,务必保障最基本的产科服务。同时,也呼吁相关管理部门将产科服务的保障情况纳入医院的考核体系,鼓励医院重视学科建设与发展,努力在追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过程中找到最佳平衡点,从而更好地应对人口结构变化所带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