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要闻
发布日期:2024年03月22日
为“不死癌症”治疗提供新选择
陕西科研团队研发治疗红斑狼疮新制剂

本报讯 (记者 霍强)3月20日,记者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获悉:该院皮肤病院教授夏育民团队研发了一种靶向作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特异性抗体——抗双链DNA抗体的D型模拟肽纳米微粒。该D型模拟肽能够与抗双链DNA抗体高亲和力结合,抑制抗体的致病作用,目前已成功应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小鼠治疗。该研究成果在自身免疫学领域顶级期刊《自身免疫杂志》发表。

红斑狼疮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反复发作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是其主要类型之一。由于临床上较为常见且患病后不可逆转,因此有“不死癌症”之称。“患者在5年内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病的风险较高。因此,迫切需要研发不依赖于传统药物、具有特异性新靶点的全新制剂。”夏育民说。

据介绍,抗双链DNA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器官损害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不同途径诱导并加重患者肾脏损害。因此,夏育民团队针对阻断或中和抗双链DNA抗体,进而降低其致病性,进行了科研攻关。

“我们研发的D型模拟肽具有抗酶切降解能力,在血液中存活时间长、发挥作用久,可通过模拟双链DNA的结构和抗原性,‘争夺’致病性抗双链DNA抗体的结合位点,从而阻断其攻击人体正常细胞,相当于给人体正常细胞提供了保护‘盾牌’。”夏育民说。

同时,团队以纳米技术构建负载D型模拟肽的纳米药物系统,将D型模拟肽定向输送到特定组织,进而实现纳米载药的肾脏靶向性和积累性,提高疗效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脱靶副作用。目前,团队在实验室研究中验证了D型模拟肽纳米微粒可减轻红斑狼疮小鼠的疾病活动度,增加模型小鼠的生存时间,证明这种全新制剂可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下一步,我们将全力研发更稳定、更高效、更精准的D型模拟肽,尽早开展临床前期试验,推动研究成果转化应用,早日用于患者治疗。”夏育民说。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