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南楠
近日,深圳某学校家委会到校外配餐公司检查配餐情况的视频引发热议。视频显示配餐公司的卫生状况十分恶劣,冻肉水中泡、脏水满地流。校园餐饮安全连着千家万户。为了让下一代健康成长,校园餐饮安全问题必须引起各方高度重视,安全这一底线必须牢牢守住。
中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阶段,需要充分的营养,一日三餐容不得马虎。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给孩子配餐,食品是否健康、安全、可口,这是最主要的衡量标准。守牢校园餐饮的底线不可能一劳永逸,需要多措并举、久久为功。
要落实主体责任。食材清洗、生鲜储存、加工制作……学生用餐环节多、链条长,每一个环节都关系着孩子的健康,考验着每一个过程参与者的良心。学校应重点关注菜品质量、营养搭配、生产制作三个方面,严把食材验收关、质量关和操作关,定期组织厨师培训,定期抽查检验,把食品安全要求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细节。
要强化协同监管。公开、透明既是加强自我规范的客观要求,更是确保“舌尖安全”的治本之策。可由全体家长选举产生家委会成员,家委会成员代表全体家长参与监督工作,形成家长监督、社会监督、媒体监督的合力。其中,学校应及时向家长公开食品进货来源、供餐单位等信息,或者组织学生家长参观餐食的制作和运输过程;家长应加强对学校食品安全的监督,确保校园食品经过严格评估。
要紧抓制度执行。近期,教育部明确,“对‘预制菜进校园’应持十分审慎态度,不宜推广进校园”,给家长吃了一颗“定心丸”。有关部门应完善校园食品安全的治理机制,畅通家长及学生监督举报的有效渠道,及时、准确地回应社会关切。要把制度执行落到实处,发挥“问责一个、警醒一片”的震慑效果,确保孩子吃得放心、吃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