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版:评论
发布日期:2023年06月13日
开放校园,对大学生的一种尊重

周明

近日,关于大学校园开放的讨论又一次成为网络热点话题,持有不同观点的人似乎都有符合自身逻辑的理由。

其实,大学校园开放,不应成为一个问题。过去囿于疫情,封闭式管理乃是特殊时期的管理之需,然而这种应急之策显然有了管理惯性,即使已经不再封闭,持证进门、刷脸进入等手段仍在阻碍着校园的完全开放。

这种管理的初衷当然可以理解,但不应成为常态。大学的开放除了让学生“走出去”,也应该让公众“走进来”。这里讨论的关键之处并不在于是否把校区变成任由出入的免费公园,而是校内的讲座、课程等资源能与外界共享,更好地发挥大学的社会功能。

教育学家梅贻琦的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里的大师既包括“大家”,更应包括公众。对于任何一所大学来说,开放本身都不只是空间意义上的,更重要的是创造一种交流的互动可能。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大学也不应该是一座封闭的象牙塔。

当然,讨论如此话题,绝不应该只站在“校外人”的角度。过去3年,校园的社交生态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封闭的校园不仅让一些学生的社交生活和精神交流变得稀少,一些学生独立自主处理事务的能力也有所降低。

如果说“大学是一个小社会”,那么请给予身处其中的学生以成年人的足够尊重,让他们可以自由地选择如何与这个社会交流互动,这既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锻炼。

我们相信,只有在更加自由和开放的环境中,人们的潜力才能更好地得到释放。就像大学生那样,去别的大学“串门”听课、与社会团体互动交流,“偷师无数人”方能更加清楚地选择自己的成长方向。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好友 51.9K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5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