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专刊
发布日期:2025年04月02日
陈仓道

陈仓古道部分路段升级为现在的219省道。

大散关。

陈仓道,又名故道,它是古代关中翻越秦岭到达汉中,再通往四川盆地的道路。北起宝鸡(古称陈仓),经凤县、两当、徽县、略阳至勉县,全长350余公里。在蜀道中,陈仓道虽然路程较远,但相比其他狭窄险峻的道路更易通行,沿途平夷,居民稠密,使用时间也较长。因此,陈仓道不仅是商旅惯行的路线,还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遥远又亲切的大散关

关中四塞之一的大散关坐落在宝鸡陈仓道秦岭北麓的西南端,因在西周散国地域而名,从秦蜀古道入川,大散关是必经之路。虽然陈仓古道几乎消失,大部分已被现代公路、铁路承袭,只有大散关古战场城墙下和凤县等县城的泥泞小路中还残留着金戈铁马的零星遗迹,但大散关的气势屹立不倒,它以“川陕咽喉”的地理优势瞭望关中大地,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典故诉说着金戈铁马踏中原的气势,几代江山,万千群雄的故事在这里留下厚重的笔墨。

沿清姜河谷而行的陈仓道不似褒斜道蜿蜒,也不像子午道险要,更不似傥骆道陡峭,它地势取巧、一气呵成,成为秦汉时期蜀地向京城运输物资的重要通道。但大散关不同,它是陈仓道上的雄关险隘,远远望去谷窄路险、林壑纵横,大散关好像陈仓道这条腾跃南下的巨龙上坚挺遒劲的龙尾。

大散关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使这个弹丸之地从秦楚之争到解放初期发生过大大小小七十余次战役,是关中通往西南的第一要塞。

大散关不仅地势险要,而且风景优美,文人墨客纷至沓来,激扬文字,抒发情怀。最著名的是南宋诗人陆游那句“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他一生唯一的一次亲临抗金前线就在大散关。“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陆游在四十八岁时依旧满怀收复故土、报国建功的雄心,跟随四川宣抚史王炎参与了大散关强渡渭水战役,可惜世事沉浮,壮志未酬,铁马秋风的雄心终究只能寄存在诗词中。

如今进入大散关,第一个院落就是以纪念陆游为主的大宋文化景区,其中还有老子骑青牛的汉白玉像和“天下雄关”“道德正源”牌匾,相传老子在此完成了《道德经》,由此大散关也成为道教名山。李白少年时期怀着满腔抱负出川北上,相传《蜀道难》就是出大散关在陈仓所作,他仰望秦岭,惊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那个没有隧道、没有公路的年代,从大散关翻越秦岭,行路之难可想而知。苏轼也是经大散关到关中任凤翔签书判官,后来多次往返眉山,途经大散关时留下许多诗词。

如今大散关名声虽噪,却鲜有人来,川陕公路、宝成铁路从它脚下或盘旋或穿梭而过,再也没有“危乎高哉”的艰险雄壮,只有苍黑斑驳的“古大散关”牌楼矗立在西风中,伴着清姜河的潺潺水声诉说着“地崩山摧壮士死”的铁血岁月。

(陈桃宁 陈皓文/图)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5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