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专刊
发布日期:2025年04月02日
傥骆道

与傥骆道部分重合的108国道秦岭隧道。

傥骆道得名于南北两个山谷河口,南口位于汉中洋县的傥水河口(傥谷),北口则是西安周至县的西骆峪(骆谷)。傥骆道长约240公里,是翻越秦岭的蜀道中最快捷也是最险峻的一条古道。

傥骆古道行

我曾有幸在位于108国道上的佛坪县大河坝镇大河坝收费站工作,这条国道的部分几乎与傥骆古道重合,让我得以近距离感受这条古道的魅力。

相较于褒斜道、武关道、子午道等古道,傥骆道在古书文献中的记载较少,却以其距离短的独特优势,成为穿越秦岭的一条捷径。从关中山谷到陕南,仅240多公里,但这条路也因其险峻而著称,毒虫猛兽出没,地质结构不稳定,栈道的修建难度极大,行人视之为畏途。所以,傥骆道开辟利用的时间较晚,被用作官驿大道的时间也比较短。

尽管如此,傥骆道在历史上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周至进入傥骆道,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仙游寺。仙游寺建于隋开皇十八年,是隋文帝修建的避暑行宫,还是白居易创作《长恨歌》的地方。唐朝,傥骆道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到了唐代中后期,傥骆道的使用最为频繁,皇帝官员为求便捷,多取傥骆道,往返于长安、汉中之间。

继续前行,便会到达黑河水库。这座水库位于群山环抱之中,水质清澈,被誉为西安最重要的水源之一。在108国道上,沿途设置多个停车带和观景台,方便游客随时停车欣赏周围的风景。随着海拔逐渐升高,山顶的气温逐渐降低,植被呈现出不同色彩。我曾有幸在国庆期间骑行傥骆道,经过刚修通的山顶秦岭隧道,尽管当时正值仲秋,但山顶已然飘雪,让人仿佛穿越到了冬天。

穿过秦岭隧道后,便进入南方。在这里,河流的流向发生了改变,之前的河流大方向都是向北流汇入关中平原的渭水,然后通过渭河汇入黄河。翻过秦岭之后,河流大多都是往南流汇入汉江,这就是长江流域了。

其实,傥骆道是要进入到黑河森林公园,然后走到佛坪老县城厚畛子,再沿着山谷穿梭进入汉中。年轻时,我曾与同学相约从黑河森林公园入口走到老县城。那段20多公里的山路虽然疲惫,但至今记忆犹新。

如今,傥骆道不仅仅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条隐秘路径,新修的道路让汉中不再遥远,古老的传说与现代生活在这里交织出一幅动人的画卷。它连通了那些原本在秦岭深处与世隔绝的村庄,让这里的人们也能够走出大山,可以说意义非凡。

(孟庆林文/图)

历史的烛照

“帝城寒尽临寒食,骆谷春深未有春。才见岭头雪似尽,已惊岩下雪如尘。”走进黑河国家森林公园,看着沿河石壁上大大小小的古栈道孔洞遗迹,我不禁想起唐朝诗人元稹的诗句,历史的沧桑扑面而来。黑河公园位于周至厚畛子,这里的栈道遗址即是傥骆古道。

傥骆古道因短捷险要,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尤其是三国两晋,傥骆道的军事价值体现得淋漓尽致。

烟尘散去,隋唐中兴,唐贞观、开元年间,经济社会的发展促使南北交通不断发展,傥骆道也得到了修整拓宽,眼前那些方形较深的栈孔就是那时留下来的。站在古道遗址前,一幕幕历史画面不断建构显现,令人唏嘘。

“二十一家同入蜀,惟残一人出骆谷。自说二女啮臂时,回头却向秦云哭。”在这条连接川陕的古道上,见证了太多的战祸与离乱。一句句的诗词从苍山白水间流出,让人不忍吟诵。

“这条景致奇美的古道凝聚了太多的历史,隐藏了太多的历史。”叶广芩在散文集《老县城》里形容傥骆道:“有不少人把目光投向这里,古道却从来没有敞开胸怀拥抱容纳过众人,它不愿意将自己的真实面目示人,不愿加入喧闹浮华的世俗。”“这条道诚心把自己藏于深山中,不让世人所见。”站在傥骆道遗址上,山风呜咽,流水长鸣,历史的沧桑和幽深的自然融为一体,没有历史的烛照,不去探幽入微,难品其中滋味。

但古道上也从来不缺乏诗意。“石拥百泉合,云破千峰开。平生烟霞侣,此地重徘徊。”唐元和元年,白居易出任周至县尉。一日来到骆峪的骆口驿视察,看到骆口驿墙上有好友王质夫的题诗,遂在王诗旁写了这首唱和诗。不知过了多少时日,元稹从骆口驿经过,看到字迹模糊的白居易诗,终日面墙品味,临行前亦在王、白的诗旁写道:“尽日无人共言语,不离墙下至行时。”元稹走后没多久,白居易又至骆口驿,看到久未谋面的元稹题诗,怅然若失,不禁感叹:“拙诗在壁无人爱,鸟污苔侵文字残。唯有多情元侍郎,绣衣不惜拂尘看。”这一段神交随着傥骆古道传为文坛佳话。

(姚铭敏)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5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