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专刊
发布日期:2025年04月02日
秦岭古道

人间最美四月天,陕西省交通运输厅开启了交通文化遗产宣传活动,围绕陕西境内的古道、古桥、古驿、关隘,以及近现代公路的传承、航运船帮会馆等一系列交通遗产开展主题宣传,讲述这片古老土地上深厚的交通文化,旨在积极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和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特在陕西日报专版推出穿越秦岭的古道故事,以飨读者。

秦岭、巴山向来是中国交通的南北大碍。长安作为古代政治经济的一个中心,也是交通的大枢纽,从巴蜀、楚地进入长安的道路虽艰难却非常重要,政治、军事的进退,经济发展、人口流动都要通过这些古道。古人克服重重困难,修建了秦巴大山中的路网,今天的修路人继承了道路的遗产,许多国省干线道路或地方乡村道路都是原有古道的升级版本,它们共同写就了交通史上的传奇。这些道路已成为历史的坐标,标记着王朝的变迁与人世的沉浮,岁月历久,韵味深厚,道路早已沉淀为文化。

翻越秦岭通往巴蜀的道路主干线,由“北四南三”七条蜀道组成,翻越秦岭由东到西依次是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陈仓道(故道),再翻巴山,南面又接上荔枝道、米仓道、金牛道三条主干线。翻越秦岭进入楚地江汉平原,则是从蓝田走武关道(商於道)。另有山岭中的间道互为连通,大的线路有连云栈道连接着陈仓道与褒斜道;子午道越过秦岭梁又分出过石泉去安康与过宁陕去汉中的两条支线;小的线路则有磻溪小谷道这种山谷间道。翻越秦岭的道路自古就是一张错综复杂的山区路网,在这些古道路网的基础上孕育出今天的交通主干线和乡村道路。如今,陕西省建成了翻越秦岭的三条铁路、一条高铁、五条高速公路,这些现代化的道路都或多或少地利用了前人探索开拓的交通通道。

在我们对这些古道的探索中,更多的发现浮现眼前。古人对道路选线的考量不仅在地理上用功,也在文化思想上用心。以汉长安城为中心的子午道与秦直道共同构成一条南北中轴线,长安以北的子午岭、秦岭南麓的直水(池河),以及西乡的子午镇……沿用至今的地名是解读古人交通规划思想的一连串密码。褒斜道、陈仓道、武关道在漫长的使用中已然形成诗词文章与书法的长廊。傥骆道闪退出历史舞台,湮没在深山丛林中,种种谜团已成传奇。

重走这些古道,有着非凡的意义,它既在我们的经验之中,又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走在这些古道上,我们获得了与前辈的某种神交,感受着他们感受过的美妙瞬间。

(郭少言)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5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