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本报记者 梁少飞
学巷米醋的制作工艺繁复,包括浸料、蒸煮、发酵、暴晒等工序,夏晒三伏、冬藏数九……一点一滴中有时间的沉淀,也有“诚信”二字的厚重。
“三分生意七分做人”是樊家的祖训。
樊克杰接手醋坊的第一年,醋坊的年净利润只有3000元。他并不气馁,想办法推销自家产品并研究酿醋流程,但偷工减料、提高售价的念头一点都不敢动。“这是被人戳脊梁骨的事。”樊克杰说。
30余年,樊克杰坚持纯粮酿造。街坊邻居都知道,这里的米醋每公斤卖1元,数十年没涨过价。樊克杰认为,老顾客的认可比赚钱更重要。
传统手艺如何融入现代生活?
“一方面坚持手工纯粮酿造,另一方面也守旧不守成。”这是樊克杰给出的答案。
他在制作米醋的基础上研发苹果醋、柿子醋、葡萄醋,在巩固当地熟客的基础上开网店拓展外地销路……2017年,学巷米醋非遗工坊开始带动当地村民致富,印证了“一个品牌造福一方百姓”的愿景。
如今,学巷米醋非遗工坊入选陕西省第四批省级非遗工坊名单。诚信一路伴着樊克杰,帮他把学巷米醋这张名片越擦越亮。
“关于以后,我想说,诚信是我的第二张‘身份证’。我将一如既往坚持诚信经营,把学巷米醋的制作技艺传承下去。”樊克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