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评论
发布日期:2025年03月11日
低空经济“展翼三秦”

南楠

在西咸新区,无人机载着餐食穿越城市上空,配送时间较传统方式缩短过半;在秦岭腹地,巡检无人机精准扫描引汉济渭等水利工程,一名技术员和一架无人机可在一天内完成过去一个4人巡查小组一周的工作量……这些科技赋能的新图景预示着陕西正紧密拥抱低空经济。

如同风筝的腾飞需要翼展与风力的双重作用,低空经济的发展同样依赖产业基础与政策环境的协同共振。陕西作为全国唯一拥有完整航空产业链的省份,产业基础坚实,且集聚了全国25%的航空专业人才,为低空经济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智力支撑和技术保障。西北工业大学无人机研究所、西安航空学院等高校院所构建起产学研用闭环生态,让无人机产业从设计研发到适航认证形成完整链条。

2024年,陕西将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出台《推动低空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2024—2027年)》等政策文件,释放1000米以下空域资源,同时依托秦创原平台打造“空天动力”等省级创新联合体,特别是“三项改革”推动制度性突破,打通产学研融合之路,进一步激发了低空经济的发展活力。陕西水务发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与西安交通大学张锦英教授团队建立合作,推动“石墨烯稳定包覆固态储氢技术”转化,成功打造国内首架氢动力无人直升机,续航达100分钟,在零下30摄氏度的极寒环境下稳定运行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产业势能与政策动能形成合力,低空经济正从技术验证迈向场景革命。榆林至西安城际低空物流航线成功首航,在榆林和西安之间架起了580公里的“生鲜高速”;安康瀛湖景区低空旅游航线2024年接待游客26.4万人次,有力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无人机为处置各类灾害事故和应急救援插上智慧翅膀,实现“一键调派”……这些变革昭示着,低空经济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一种新型的综合性经济形态。

未来,随着更多应用场景的解锁和科技创新的强化,陕西低空经济将持续翱翔于更广阔的蓝天,绘制出一幅幅壮丽的低空经济画卷。随着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这片曾经静默的空域正焕发出惊人的经济活力,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增长极。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5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