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0版:乡村振兴
发布日期:2025年02月27日
彬州市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促乡村产业振兴——
古村庄里业态新

彬州市新民镇林家堡村的汉唐嫄稷民俗村(2月20日摄)。

本报记者 张乐佳文/图

废弃老窑洞变身乡村美术馆、传统非遗美食“住”进示范店、老村广场成为备受游客青睐的文化广场……彬州市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开发生态游、乡村游、民俗游等旅游新业态,让古老村庄焕发新生机。据统计,今年春节假期,彬州市累计接待游客11.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500万元。

乡村美术馆让窑洞美起来

2月20日,在位于彬州市新民镇林家堡村的汉唐嫄稷民俗村,古色古香的建筑错落有致,不少游客在此拍照留念。

步入村庄,一座充满民俗风情的窑洞小院吸引了记者的目光。院里5孔窑洞风格各异,有的以传统手工为主题,摆满了老物件;有的主打民俗文化风格,墙上挂满剪纸画;有的别出心裁,把老木门做成了创意餐桌。

小院负责人张维锋告诉记者,小院有3个“身份”,分别是民俗村配套的休闲茶舍、彬州文化馆三才美术分馆、彬州市图书馆汉唐嫄稷民俗村分馆。

“游客来了能品茗休闲,学生来了可以研学、写生。去年11月开业以来,我们已经接待了上万名游客。”张维锋说。

这样热闹的窑洞小院,此前曾是废弃民居。林家堡村距离彬州市城区不远,风景秀美,曾以渭北土塬典型地貌和窑洞农耕民俗闻名。后来,村民全部搬进了县城,村子便荒废了10余年。

为了盘活闲置资源,去年,新民镇招引了旅游开发公司,利用村中十几处窑洞民居,建设民宿、生态酒吧等,打造了汉唐嫄稷民俗村,让老村重获新生。

“我们围绕‘豳’文化,以姜嫄之乡、后稷生地、公刘故里为依托,打造占地200余亩的古豳农耕文化风土人情旅游景观,通过发展旅游让村子重聚人气。”汉唐嫄稷民俗村项目负责人武西平说。

“我们以打造彬州市沿河文旅‘新外滩’为导向,积极发展文旅产业。同时,聚焦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在全镇逐步形成园区带工业、粮果促农业、民俗兴文旅的发展模式。”新民镇党委书记刘亮说。

美食示范店让非遗更“美味”

“进来坐!我家的御面可以现吃,也可以带回去给家人朋友尝尝……”2月20日,在新民镇名优小吃示范店一条街,“苏村宫家御面”招牌下,顾客进进出出,负责人朱丽君忙着招呼客人。

御面是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传统手工技艺制作,深受当地群众喜爱。其中,苏村的御面最为出名,传承至今已有上百年历史。

“我们村家家做御面,但以往只限于小作坊生产销售。去年,我搬进了示范店一条街,生意更好了、订单更多了,最多的一天能卖出500多公斤御面,还给西安永兴坊等景区供上了货。”朱丽君说。

彬州市制作美食的村庄数不胜数。为了统筹美食资源,让老村走上农文旅发展之路,去年,新民镇打造了名优小吃示范店一条街。

“村里的美食店很多,游客来了不清楚哪家口味好、质量佳。”刘亮说,为此,镇上打造名优小吃示范店一条街,把御面、麻花、肚丝汤等美食,从村里搬进了规范化的店铺,打造特色美食品牌,有效带动了群众致富增收。

非遗小广场让村庄更亮眼

2月12日,在彬州市豳风街道水帘村的水帘坊非遗展览馆,创意根雕、民俗老物件等物品琳琅满目,吸引了不少游客的目光。

“这个是鲁班凳,浑身上下没有一颗钉子,却能巧妙地连接在一起……”展览馆负责人杨占珂说。

水帘村历史悠久,非遗制作技艺和美食资源非常丰富,游客也不少。如何抓住“流量”财富,是近年来豳风街道文旅工作人员一直琢磨的事情。

“我们依托水帘村非遗项目优势,以‘深耕彬州文化、传承非遗之美’为主题,建设了水帘坊非遗科普广场,在广场上打造了特色餐饮、生态酒店、非遗展览馆等新业态,将科普工作从室内转移到室外,让市民游客在休闲中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豳风街道文旅工作负责人刘沛沛说。

“展览内容非常丰富,还有非遗表演,让人印象深刻。”彬州人辛晓惠在咸阳市生活,这次过年回到家乡,看到家乡的新变化,特别高兴。

从泾河边到土塬上,彬州市充分发挥乡村资源优势,着力开发特色民宿、果蔬采摘等业态,让游客“白天有看的,晚上有玩的,走时有带的”,不断探索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的乡村振兴之路。

“彬州将立足自身资源优势,深挖潜力,培育特色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彬州市市长陈加宝表示。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5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