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9版:社会
发布日期:2024年11月26日
西安市长安区人民法院注重“抓前端、治未病”——
司法建议助力知识产权保护

本报记者 陶玉琼 通讯员 杨奕琨

“人民法院化解矛盾突出、社会关切的案件,不能仅仅停留于‘一纸判决’。司法建议以其聚焦案情、延伸审判、柔性治理等独特优势,正成为人民法院坚持能动司法、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11月18日,西安市长安区人民法院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牛洋说。

近期,长安区人民法院在审理商标权、著作权以及信息网络侵权案件过程中发现,许多侵权主体的登记住所或经营场所均为虚拟地址,导致法律文书难以有效送达,不仅影响知识产权权利人的维权进度,还增加了裁判的执行难度。于是,长安区人民法院根据案件审理和社会调研情况,依法向西咸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沣东新城分局发出了一份司法建议书。

“这是全市首份针对知识产权领域综合治理的司法建议。”长安区人民法院综合审判庭法官王维君介绍,该份司法建议发出后,沣东新城市场监管部门依据司法建议内容,及时督导相关平台企业、商务秘书公司、孵化器企业等主体履行责任义务,对辖区内重点企业和存在高风险、相关隐患的经营主体进行实地核查验证,从源头遏制利用不实身份逃避打击的违法犯罪行为。据统计,截至目前,西咸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沣东新城分局已依法注销经营主体12户,并将400余户经营主体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一份司法建议推动了知识产权保护及纠纷化解的法治进程,也为秦创原平台建设营造了良好市场环境。而这,是长安区人民法院积极延伸职能,以高质量司法建议做实“抓前端、治未病”,积极服务发展大局、助力社会治理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为了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把矛盾化解在诉前,长安区人民法院在积极推动多元解纷工作基础上,坚持能动履职,充分发挥司法建议“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的作用,先后聚焦行政执法、环境资源、金融、民生等多个领域制发多份高质量司法建议,为政府部门及经营主体建言献策。今年上半年,长安区人民法院受理各类案件12716件,同比下降23.7%,案件总量实现多年来的首次下降。

“我们将继续聚焦服务高质量发展、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维护群众权益等关键环节,积极开展司法建议工作,通过司法建议‘小切口’,书写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大文章’。”长安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史丽妮表示。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5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