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杨飞
科技改变世界,数字精彩生活。随着人工智能(AI)飞速发展,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也日益紧密。京剧这一国粹,在AI赋能下焕发出了新的时代光彩。近日,电影《大唐贵妃》在上海开机。作为第一部AI元素与京剧结合的电影,其AI特效将占八成。
戏曲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AI能够让戏曲在创作、传播等方面焕发新的生命力。比如,《大唐贵妃》中有一个“云朵变仙女”的特效镜头,其使用AI就可以快速实现。不仅如此,AI还能模拟出武生翻腾跳跃的矫健身姿,也能勾勒出青衣翩翩起舞的曼妙身影。可以说,这些AI特效,为戏曲插上了时尚的“翅膀”,让戏曲程式动作更立体、传播形式更多元、受众参与体验感更强。
结合现实来看,借助VR、AR、AI、动作捕捉等技术,许多充满科技感、现代感的戏曲作品也应运而生。比如,利用AI技术,曲艺艺术家创作出了曲韵雅集《北京的声音》,以及单弦岔曲《十面埋伏》新曲牌“AI夜息香”。此外,AI还可以分析《牡丹亭》中的爱情主题与梦境交错的叙事手法,进而创作出具有类似结构特色的新剧本。因此,借助AI、6DoF(六自由度追踪)等数字技术,既能丰富戏曲艺术的表现力,也能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开辟新路径。
陕西是我国地方剧种较为繁盛的地区之一,有秦腔、眉户、碗碗腔、汉调桄桄等多种传统戏曲。通过AI赋能,在保留传统特色的同时,可以让这些剧种紧跟时代步伐,更加适应当下观众的口味。以秦腔为例,可以将AI引入创作及排演排练、舞台舞美、后期制作等产业链各个环节,让AI越来越多地为传统戏曲服务。
近年来,无论是红红火火的线上直播,还是借助声光电技术与AI创新实现的舞台互动探索,戏曲艺术与数字技术的融合步伐正进一步加快,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了强劲动能。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乘“数”而上,推动内容、平台、技术等各环节协同发力,在守正创新中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