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牛乃喜
工作和家庭的矛盾是很多职场人面临的困惑。如何平衡好家庭和工作的关系,关乎职场人切身利益。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提出,鼓励用人单位结合实际采取弹性上下班、居家办公等方式,营造家庭友好型工作环境。这是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人口服务体系的需要,是有效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的务实举措。营造家庭友好型工作环境,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将为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近年来,已有很多企业结合生产经营实际,探索营造家庭友好型工作环境。一家在线旅游服务集团公司推出混合办公制度,即每周三、周五,符合条件的员工可居家或自行选择办公地点。混合办公制度实行以来,公司有70%的员工申请弹性办公,累计节省约90万小时的通勤时间。混合办公制度让员工从办公室解放出来,推动员工在干好工作的同时,顾好家庭、养好身体。
员工充满动力,企业充满活力。现代社会,企业管理者不仅要提高员工收入,给员工更好的物质条件,还应让其合理地将时间分配于工作、家庭及个人休闲等方面,减少工作与家庭生活之间的冲突,帮助员工解决内心的焦虑,稳定员工预期,增强员工幸福感,让员工快乐地工作。营造家庭友好型工作环境,在解决职工家庭生活后顾之忧的同时,也能增强职工“以企业为荣”的自豪感和“以企业为家”的归属感,提高工作效率。
生育是个人与家庭之大事。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我国面临老龄化和少子化的双重压力。民政部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结婚登记数量为474.7万对,比去年同期减少94.3万对。结婚率持续走低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新生儿数量不断下滑。数据显示,全国出生人口从2016年的1846万人降到2023年的902万人,7年时间,人口出生量减半。
这背后也反映出,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生育的政策措施,但仍有一些育龄人口“不想生、不敢生、不愿生”。解答他们的困惑,满足他们的需求,需要政府的有效引导、社会的柔性治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促进形成愿意生、生得起、养得好的生育友好型社会,让育龄期的青壮年处于家庭友好型工作环境、生育友好型社会环境里,该生则生,该养则养,事业有成,生活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