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版:副刊
发布日期:2024年11月21日
遇见大河

杨毅波

这一次,我是在风雨中走近黄河的。

对于这条发源于青藏高原、全长5000多公里的母亲河,我接触得不多,只是去过沿岸的几个景点。这次到韩城,朋友问我:“原路返回西安还是走沿黄公路?”原路指的是京昆高速,比沿黄公路近得多。沿黄公路早有耳闻,却没走过,我脱口而出:“当然走沿黄公路啦!”

司机姓王,和我是初次接触,但能看出是个热情豪放之人。他疑惑地问:“沿黄公路你没走过?”他是黄河边长大的合阳人,听我说“没有”,显得很兴奋:“我车开慢点,再给你当个导游,让你看看沿黄公路有多美!”我自然连声道谢。

韩城本就美丽,大街小巷花木掩映。车出城区,拐上沿黄公路,另一派迷人景象映入眼帘。路面洁净平坦,绿植层层叠叠。湿地连片,水域成潭,芦花摇曳,雾似轻烟。极目远眺,主河道隐约可见,流水忽隐忽现,对面的山脉蜿蜒起伏。此刻,黄河于我,又增添了些许神秘,曾经在不同地方见过黄河的情景,一一浮现在脑海。

我曾参观过龙羊峡水库。站在盘龙卧虎般的大坝之巅,见万山绵延,黄河高唱生命的长歌,带着豪情与灵气而来。深邃的峡谷中,水流平缓向前,水库幽深平静,水天一色,一碧万顷。山峦倒映水中,一湖碎玉,好一个蔚为壮观的景象!一只苍鹰俯冲下来,见我招手,回旋一周,又振翅飞向天际。

我曾站在贵德黄河大桥,看清亮的河水白练般缓缓流淌,粼粼波光令人心旷神怡,产生“这会是黄河吗”的疑问。

带着“天下黄河贵德清”的感叹,步入岸边林中的农家小院,品尝鲜美的黄河鲤鱼。我曾登临兰州五泉山眺望黄河。眼前的河像一条巨大的金色游龙,把一座城市分成两半。兰州因黄河穿城而过有了“金城”的美誉,因黄河而充满活力。车辆、行人、树木都随黄河的流淌欢腾。我多次到过壶口瀑布,看波涛倾泻的磅礴气势,听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响,感受大自然的伟大力量……

尽管沿黄公路上车辆很少,我们的车仍然缓缓行驶。走着、看着、说着,不知不觉间,发现路两边有连片的水塘。左边的水塘,多是鱼塘;右边的水塘,多是荷塘。天下起雨来,雨滴打在鱼塘里,像无数鱼儿在跳。雨滴打在荷塘里,在高高低低的荷叶上溅起水花。水花聚在荷叶上,如珍珠般透亮,又旋转着落在水面上。时值晚秋,荷塘不见荷花,荷叶半绿半黄,没有了夏日那般“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气象,却有了“独领风骚在此秋”的景致。从司机口中获知,我们已进入合阳。他还说黄河鲤鱼肉质鲜美,营养丰富;黄河九眼莲胖而洁白,藕断丝不连,清脆又香甜。听得我止不住笑。

边走边聊,我进一步了解到,韩城的葡萄、合阳的西瓜、大荔的冬枣都经过黄河水的滋养。拐过一个弯,车右边不再是荷塘,变成一道高高的漫长的黄土塬。塬畔,玉米秆在风雨中摇曳。路边,出现一条石砌的河堤,像长长的画屏向前铺展。司机说:“这就到了渭北旱塬,塬上是百万亩厚层黄土地。这条河叫引灌渠,堪称‘人工天河’,将贫瘠的旱塬变成了良田,惠泽塬上百姓。沿途的抽水站和直通塬顶的管道,与引灌渠融为一体,成为沿黄公路上的特色景观。”

我想近距离看看黄河,让车子拐下了沿黄公路。

车行三四里,路与河堤连接,视线被芦苇遮掩,要更近距离观看黄河,必须步行。下得车来,雨小了一些,风却很大,人像要被伞带起来,但我还是想走近河流,哪怕看上一眼也行。

内堤的斜坡用不规则的青石块砌筑,用密密麻麻的钢丝网连为一体。这样加固河堤的方式我还是第一次见,惊讶中又有震撼。河堤与水道之间仍是鱼塘,鱼塘之间有宽窄不均的埂通往水道。河堤、斜坡、塘埂被没膝的荒草覆盖。我沿着被人踩倒的草丛,小心前行。靠近水道,芦苇、残荷密集,或倒伏,或直立。紧靠水道,有一处高出水面、约两三间房大的石砌平坝,平坝上搭着厚实的帐篷,旁边水中漂浮数片竹排,竹排前漂浮着养殖用的网笼,网笼中的螃蟹在翻腾。

惊奇间,有人走出帐篷。我问:“这里还能养螃蟹?”“能呀,怎么不能?你不知道黄河大闸蟹?”我略觉羞愧,只知道阳澄湖大闸蟹,不晓得还有黄河大闸蟹。我说:“我是来看黄河的,走时我们买一些,回去尝尝鲜。”他说:“没问题。只是大螃蟹国庆假期就卖完了,剩下的还小,我选一些,便宜给你,回去了帮忙做做宣传。”

站在平坝一角眺望黄河,水面宽阔,水流平缓。雨落在河里,让翻滚着细浪的水流更显灵动。透过雨帘,可见对面河岸弯弯曲曲,河岸后面是绵延起伏的山脉。我的目光沿黄河的走向来回眺望,河道、水塘、草色、山影融为一体,壮阔而和谐。好一幅浓墨重彩的山水画!我不禁感慨,这条河,养育了多少中华儿女,怎能不让人心怀敬意?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5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