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董全云
作家李修文说:“《山河袈裟》让我觉得脱胎换骨。”
《山河袈裟》究竟是一部什么书,竟然让作家产生脱胎换骨之感?2017年,李修文的首部散文集《山河袈裟》正式出版发行。2018年,该书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散文杂文奖。
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山河袈裟》却有它独特的魅力,让读者沉浸其中,不愿再出去,或者无力再出去,即使它有疼痛感。这疼痛感愈发让读者感受到人性的真实。因为这些关乎热血、关乎眼泪、关乎生死的文字,这些“烟火里的传奇”,全都属于那些现实生活中的行路人。
他的文字仿佛有一种魔力,能够将读者带入到他所描述的世界中,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其中的情感与氛围。
书中的小人物有血有肉,丰满至极:被大雪感动的一对老夫妇,电信局临时工老路,黄河边一群唱着歌谣的陌生弟兄,荒岛上的倔强少年莲生,把病房当成课堂的岳老师,地震后在祖父怀里睡着的小女孩,一个失败的小说家和刚刚辞职的医药销售代表……作者用“听夜的耳朵和看夜的眼睛”细致观察着那些平凡人,那些人生中有过片刻交集的人,记录他们的悲欢离合。
李修文用尽笔墨记录了世间普通人的情感和尊严:病危的孩子每天半夜里偷偷溜出病房看月亮,囊中空空的陪护者们想尽了法子来互相救济。阅读他的散文,读者能体会到鲁迅曾说过的“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的精神与境界。
生活中的一点微光、温暖,就能聚拢很多人。李修文的文字是把刀子,锋利却又慈悲。在极具美感的文字里,书中的许多故事常常给我猝不及防的震撼与感动。
作者不仅是一位观察者,还是一位参与者。他以第一人称深入到这些小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他们的故事和情感,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矛盾。这些小人物或许身处困境,或许遭遇不幸,但他们从未放弃对生活的信仰和追求。他们的故事不仅是自己的故事,也是我们所有人的故事。
从《山河袈裟》中,我看到了人性的美好与脆弱,也更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作者还在书中探讨了更为宏大的主题,如人性的善恶、命运的无常等。这些主题在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展开和深入的剖析,使得整部作品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哲理性。
作者在自序里说起自己笔下的人物:“他们是谁?他们是门卫和小贩,是修伞的和补锅的,是快递员和清洁工,是房产经纪和销售代表。我曾经以为我不是他们,但实际上,我从来就是他们。”
作家李敬泽这样评价《山河袈裟》:“他的文字苍凉而热烈,千回百转,渐迫人心,却原来,人心中有山河莽荡,有地久天长。”
《山河袈裟》让我们看到,无论身处何种境遇,人性的光辉和温暖永远不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