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张燕峰
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继李杜之后的又一座文学高峰,在诗词创作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令人仰望。光辉灿烂的文学成就、仗义执言为民请命的伟大人格、身处逆境仍饱满的生命热情、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都使他成为深受后人敬仰的伟大人物,至今依然魅力不减。
文史学者方志远创作的《何处不归鸿:苏轼传》,按照时间顺序叙写苏轼的生平事迹,脉络清晰。
本书从苏轼出生写起,写他少年立志,赴京赶考,金榜题名,到签判凤翔,通判杭州,乌台诗案,再到被贬黄州惠州儋州。
这部作品以时间为经线,以苏轼的求学经历、婚姻交友、政治生活为纬线,把苏轼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人生历程精彩呈现出来,全方位展示出真实立体的苏轼。书中,一个光彩照人的文学巨匠、一个心系百姓的政治家、一个为人真诚的苏轼跃然纸上。同时,本书真实地展现出北宋王朝危机四伏的时局。
作者为苏轼作传时,多用比较的方法来表现苏轼的性格。比如在对待王安石变法之事上,司马光与王安石政见不同,便去洛阳编撰《资治通鉴》,绝口不提朝中政事。苏辙到河南府后也不再上疏议论新法的是非优劣。他们的行为,虽不能说是明哲保身,至少也算韬光养晦。
苏轼则不同,他看到新法的弊端,首先抨击了朝廷兴办官学、任命教官的不切实际,到开封府任推事后,又连续上疏谈论新法的弊病,对新法进行全面批评。本书通过比较的方法,突出了苏轼不吐不快的个性和忧国忧民的责任感,也展现了其不懂审时度势、不会保护自己的缺点。
书中还多次运用比较的方法,譬如苏辙后来被贬雷州,百姓热心为他找合适的房子。后来,章惇被贬雷州,百姓厌恶其人品,导致他面临租不到房子的窘况。苏辙与章惇相同的遭遇、不同的境况,体现了公道自在人心的道理。
苏轼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文在文坛独领风骚。因此,作者在叙述苏轼的人生际遇时,引用了他的大量诗文。从这些诗文中,我们可以欣赏到苏轼卓越超群的绝世才华,对妻子王弗温柔细腻的缱绻深情,以及人世浮沉随遇而安、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这些诗文也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诗文的引用为这部传记作品增添了文学韵味,使此书值得反复咀嚼、回味。
这是一部传记文学作品,旨在向读者介绍苏轼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和命运多舛的仕途经历,以及不朽的人格魅力。本书语言朴实无华,少有抒情性的渲染和议论性的评点,多为客观平静的叙述,给读者留下更大的思考空间。
阅读本书,读者可以透过一个个真实的历史事件、一个个鲜活的生活场景去思考、审视、探究,从而更深入地了解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更深刻地感知一个伟大人物的心灵悸动。
本书采用图文并茂的编排体例,文前选取苏轼具有代表性的书画作品《寒食帖》《题王诜诗帖》《潇湘竹石图》《雨竹图》等,书后有苏轼一生流离的轨迹图和宦海浮沉表。前者具体展示了苏轼在书画领域取得的艺术成就,后者直观形象地展现了苏轼人生的跌宕起伏。这种编排体例更好展现了苏轼非凡的艺术天赋和面对贬谪时淡定从容的旷达胸怀,足见作者匠心独运。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永恒的坐标。他就像一只飞鸿,在人间停留60多载,在天地间绽放出璀璨耀眼的光华。千百年来,后人追慕他、仰视他。无疑,《何处不归鸿:苏轼传》为读者精彩呈现了苏轼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是全面了解苏轼精神世界和艺术成就的生动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