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本报记者 杨晓梅
这个秋天,陕煤集团柠条塔矿业公司南侧的生态产业示范园首次迎来了丰收。工作人员早上到蔬菜大棚里采摘,中午新鲜的西红柿、茄子、辣椒等蔬菜就摆上了公司食堂的餐桌。
“生态产业示范园是我们公司实施的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修复治理项目。”8月21日,柠条塔矿业公司副总经理张顺平说,项目按照“打造现代科技农业示范区及科技农业推广产业园”的思路建设,目前已建成蔬菜大棚8座,占地108亩,种植各类果蔬20多种。
把采煤沉陷区打造成矿区的“果篮子”“菜篮子”,柠条塔矿业公司已有成功的经验。在该公司的北侧,近千亩梯田错落有致,200多亩经济林挂满果实。海红果、苹果、沙枣、沙棘等水果丰富着职工餐桌。130多亩的苗圃里,苗木郁郁葱葱。
“通过‘梯田+经济果林’的产业模式和‘农户+企业’的合作模式,北侧的立体生态示范基地已经形成综合治理区、自然恢复区、科普教育展览区、生态农业示范区和植物引种区。”柠条塔矿业公司生态环保后勤中心经理薛波说。
同样是推进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千里之外的韩城矿业公司“盯”上了灰窑沟煤矸石山。
灰窑沟是韩城矿业公司象山矿井原来堆放煤矸石的地方。2017年初,韩城矿业公司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着手实施灰窑沟煤矸石山生态恢复工程。“我们先后投入500余万元,按照‘平面造地、斜面造绿、梯次种植’的思路,有重点、分层次地把原先的煤矸石山打造成四季有景的生态公园。”象山矿井党委书记沈杰介绍。
如今,站在象山山顶远望,灰窑沟草木葱茏,成片的花草如一幅画嵌在山林之中。
让煤矸石山“变身”,黄陵矿业双龙煤业公司也费了心思。
4年前,黄陵矿业双龙煤业公司给占地13亩的一号煤矸石山进行了一次“大手术”:对煤矸石山重新开挖,将煤矸石粉碎后按照一定比例填埋在土层中,再结合山坡坡度和地貌进行规划,在坡上建成了山楂园、油葵园、樱桃园等,在山顶建成了蔬菜大棚。所产新鲜果蔬不仅满足了矿区职工餐厅的日常供应,每年还能创造40余万元收入。
一号煤矸石山修复治理的成功实践,让黄陵矿业双龙煤业公司开始对占地面积更大的二号煤矸石山“下手”,先后修筑4000多平方米护坡,修建2000多米盘山路,种植各种绿植5000余株,建成容量约300立方米的高位水池1座。昔日无人涉足的“黑山沟”成为矿区绿色画卷的一部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在这里筑巢繁衍。在半山腰,该公司建成长约2000米的林下健身步道,安装鸟巢100余个。
2023年11月2日,黄陵矿业双龙煤业公司通过延安市国家3A级旅游景区评审,填补了黄陵县矿山旅游项目空白,目前已累计接待3500余人参观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