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0版:生态
发布日期:2024年08月27日
陕西“云”上守护碧水青山

本报记者 李欣泽 通讯员 施小溪

“陕西省林地面积1.87亿亩,森林覆盖率由1962年的18.8%增加到现在的45.93%,全省绿色版图向北推进了400多公里,实现了由黄到绿的历史性转变。”8月21日,在陕西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的大屏幕上,技术人员正在操作陕西生态云感知系统。多期、直观的地图上,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资源一屏全览、“一张图”管理。

陕西作为全国林草重点省份,林草空间占陕西面积的72%以上,生态系统多样、林草资源丰富。面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需求,陕西生态云感知系统利用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让“空间信息+数字化”成为提高林草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和纽带。

陕西生态云感知系统由省林业局总体谋划实施,省测绘地理信息局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撑,是实现全省林业资源管理“可视、可查、可控”的重要方式。

“研发建设陕西生态云感知系统时,我们梳理林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难点与堵点,依托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和技术,找准地理信息服务林业信息化管理的着力点,充分发挥林草数据和测绘数据的要素保障作用,推动林业与测绘地理信息深度融合,实现从目测手量走向智慧感知,从粗放管理转为精细治理,从传统手段迈向现代技术,加快实现林草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省林业调查规划院院长呼海涛说。

据了解,该系统构建了数据中台、业务中台、林草湿荒一张图等基础平台,充分共享省自然资源厅、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省气象局等部门的专业资料,汇聚整理2.73亿条数据信息、890个图层、1846万个图斑,打通数据壁垒、打破数据孤岛,解决了林业各部门和系统多源数据的聚合、存储、治理和应用问题,初步实现林草资源“一张图”“一套数”“一个库”管理。

“该系统今年试运行以来,林业各业务应用系统先后调用679项地图服务多达1094万余次,在释放地理信息要素潜能的基础上,为林业管理的数字化转型夯实了底座。”省测绘地理信息局正高级工程师赵淮说。

同时,陕西生态云感知系统聚焦生态系统保护修护、科学绿化、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等,重点开发资源管理、国土增绿、森林草原防火等业务系统,不断提升跨层级、跨地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水平,初步实现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等林草资源“一网统管”“一网协同”,实现了林业从“传统管理”迈向“整体智治”的跨越。

陕西生态云感知系统是陕西省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各级林业部门平台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共用的重要枢纽。目前,该系统已初步建成多级贯通的“1+N”数据中心;构建了“1个综合平台+N个业务应用平台”,互联互通协同服务的“1+N”信息平台;构建“天空地人”一体化动态监测体系,持续丰富林草资源数据治理体系,提高数据治理、智能计算、场景构建等能力,实现“天上看、地上查、网上办”的工作格局,系统性提升林草资源管理和生态空间治理的数字化水平和效能。

省林业局与省测绘地理信息局还在国家公园建设、自然保护地管理、全面落实林长制、国土绿化、林草资源调查监测、森林草原安全防控等领域开展合作,共同推动建立测绘服务保障林业管理的全新工作流程和工作机制,助推陕西“兴林草、兴生态”事业高质量发展。

省林业局和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将以优化业务布局和强化业务技术支撑体系为主线,深耕林草数据和时空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努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建立持续高效的资源共享、业务合作和沟通交流机制,持续提升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在森林、草原、湿地等管理工作中的支持、保障和服务能力。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5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