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深度
发布日期:2024年08月15日
“生命线”上护水人

8月8日,田光松(左)和志愿者巡查河道,捡拾垃圾。

本报记者   刘印文/图

8月8日,佛坪县长角坝镇沙窝村。

一场急雨洗去了连日的燥热,37岁的代海生骑着电动车,沿着椒溪河东岸的公路往下游巡查。每到一个下河口,代海生就会停下,认真观察河道内的水流情况,看看有无人员、车辆擅入。

“这些年,大家的护水意识明显提升,已经很少能看到非法采砂和擅闯河道的行为了,但村里这18公里河道,我每天都必须走一遍。”代海生说。还不到11时,他手机里的“智慧巡河”APP上显示他已完成近10公里的河道巡查。

代海生是沙窝村党支部书记,也是椒溪河村级河长之一。

发源于秦岭山脉北庙子的椒溪河是子午河一级支流、汉江二级支流。位于椒溪河上游的沙窝村正是确保一江清水南下的首要关口。

如何让青山有“价”、绿水含“金”?这是代海生和村民们共同的“必答题”。

临近中午,位于沙窝红军旧址附近的农雅园农家乐里热闹非凡,等待用餐的游客悠闲地喝着茶、聊着天。37岁的洪光林和家人忙前忙后,将一道道陕南特色佳肴摆上远道而来的客人的餐桌上。

记者注意到,农雅园后厨明亮、干净、雅致,前庭后院收拾得井井有条,生活垃圾严格分类摆放等待清运。

在开门营业的7年里,农雅园农家乐的年均收入超过30万元。“生活垃圾由村上统一收集处理,污水通过管网直接送到污水处理站。”洪光林笑着说,“一切都得益于秦岭的自然风光,绿水青山就是我们的金山银山,我们要守护好这好山好水,绝对不能让垃圾、脏水污染椒溪河!”

作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全国第三批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依托秦岭独特的山水风光、大熊猫和金丝猴救护繁育基地,沙窝村年均接待游客超过70万人次。

洪光林告诉记者,作为村里的用水大户和良好生态环境的受益者,经营农家乐的村民更懂得珍视这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自觉守护产业发展的“生命线”,全村形成了护水用水的良好氛围。

不只是沙窝村。13时许,在毗邻的沙坝村,身穿红马甲的护水志愿者田光松和队友小心翼翼地下到河道,用力拔出卡在乱石中的树枝。“如果放任不管,上游冲下来的杂物很容易堆积,在河道形成新的污染点。”田光松说,作为世代沿河居住的村民,乡亲们都自觉做一江清水的守护者。

从个人到群体,从举措到机制,佛坪县不断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设立县镇村三级河长、湖长、河道警长140名,并把全县108名县镇村三级河长全部纳入“智慧巡河”APP平台进行管理,实现河湖管护智慧化、数字化、常态化。良好的水生态环境,不仅吸引来中华秋沙鸭、鸳鸯等多种鸟类和水生物种,也让秦岭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不断迈向新的阶段,一幅“高颜值”的生态画卷正在秦岭腹地徐徐铺开。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5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