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版:副刊
发布日期:2024年07月26日
读一本书,忆一个人

胡忠伟

陈忠实无疑是一个丰富而崇高的存在。他始终视文学为神圣的事业,孜孜以求,在文学的道路上,不断求索,不断反思,不断蜕变,“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最终成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作家。

和大多数作家一样,他人生的道路和文学创作的道路并不顺遂。他的一生到底经历了什么,在生命的重要节点上,他的工作、思想、生活乃至人生,到底有哪些可供我们回味、借鉴的生命密码和精彩华章?在他44岁“听到了生命的警钟”之后,又怎样以“豪横”劲儿写出了气壮山河的“垫棺作枕”之作—— 《白鹿原》?这一切,都是陈忠实身上许许多多的生命密码,是使人难以捉摸难以理解难以释怀的部分,也是读者急需了解和探询的隐秘部分。

作为与陈忠实共事了三十多年的同事,《陈忠实传》的作者邢小利,怀着深切的怀念之情,以写史的态度和方法,用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撰写了《走进历史的陈忠实》一书,首次揭秘了陈忠实生前身后的诸多细节,还原了真实、历史的陈忠实形象,为我们理解作家及其作品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珍贵的史料。

本书是邢小利进入21世纪以来撰写的有关陈忠实、陈忠实的创作以及有关文事的考述、评论和研究文章的汇编。所收文章分为四个部分,对应的主题分别是评论、纪事、纪念和访谈。

第一部分为评论——“走进历史的陈忠实”,收文9篇,评论陈忠实的创作道路、文学地位,对他的写作特色进行解析,对长篇小说《白鹿原》进行多角度解读,让读者对陈忠实的人生经历和创作实践能有一个明晰的轮廓和理性的认识。陈忠实后来之所以能走上文学之路,与他后天的努力、朋友的帮助、师长的关怀教导有关,更与他在人生的初始起步学习阶段的“自我觉醒”有关。1998年,他在一篇题为《汽笛·布鞋·红腰带》的散文中,对此有过一段深刻而生动的回顾与总结。1955年,他高小毕业,去几十里地之外的镇上赶考的经历,给了他深刻的生命启示。此后,每当遇到人生重大挫折时,在意念惶惑甚至企图放弃生命时,那一声汽笛的嘶鸣就会在他生命深处响起。他知道,那是远方的召唤,于是就咬着牙挺了过去。他明白并坚信这样一个道理:“无论生命历程中遇到怎样的挫折怎样的委屈怎样的龌龊,不要动摇也不必辩解,走你认定了的路吧!任何动摇包括辩解,都会耗费时间耗费生命,不要耽搁了自己的行程。”

第二部分为纪事——“陈忠实的枕头工程”,收文9篇,主要是对陈忠实创作《白鹿原》及其参评茅盾文学奖、改编影视剧过程的记录,其中的艰难、酸楚,让人读后唏嘘不已。一个伟大的时代造就了一个伟大的作家,成就了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但是创作过程的清苦,出版过程的复杂,评奖改编的曲折,等等,并非三言两语能够说尽。在陈忠实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时代留下的痕迹,也可以感受到时代对个体生命的重要作用及深远影响。他的生活经历和文学经历,反映了历史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方方面面。他的人生之路不仅仅包括一个作家的创作道路,也包含着很多历史的信息,有时代的折光在其中。

陈忠实出身农民,他的爷爷知书达理,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也经常教育孙子说“字是读书人的门面,要写好”。他父亲的字虽然赶不上爷爷,但每年春节前为村子里的左邻右舍写红对联,也给陈忠实以深刻的影响。父亲卖粮卖树尽心尽力供两个儿子读书,尽到了自己的责任。高中毕业后陈忠实当了代教,由于爱好文学,工作之余创作了一些文学作品,成为“业余作者”。在调入作协成为专业作家之前,他有20年的基层乡镇干部经历。44岁时,他“听到了生命的警钟”,开始反省以前的创作,感觉已到中年,有了一种强烈的紧迫感。考虑要在文学上寻求一种更大的突破,唯有如此,才能不辜负自己,他产生了创作一部“垫棺作枕”之作。他的内心、思想,因此发生了重大蜕变,以至于后来写出史诗般的作品《白鹿原》。在邢小利看来,陈忠实不仅仅是一个作家,还是一个“历史人物”,有别于新时期以来陕西作家群中的任何一个。

第三部分为纪念——“注目南原觅白鹿”,收文7篇,是在陈忠实离世以后特定的日子关于他的回忆和述评。陈忠实的高风亮节、人格魅力自不必细说,他一生的“得意”和晚年的“寂寞”,让人在钦佩他人格的同时,也对他的行为处世有了全新的认识。他一生的“得意”当然在于写出了《白鹿原》,完成了一个作家从“生活体验”到“生命体验”的升华。可在陈忠实看来,作家不仅仅是记录时代、表现人情物理,更重要的是思考社会、思考人性,成为一个思想家。陈忠实认为,“作家穿透生活迷雾和历史烟云的思想力量的形成,有学识有生活体验有资料的掌握,还有一个无形的又是首要的因素,就是人格。强大的人格是作家独立思想形成的最具影响力的杠杆。”后来,陈忠实在《文学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主题词》一文中说:“回首往事,我唯一值得告慰的就是,在我人生精力最好、思维最敏捷、最活跃的阶段,完成了一部思考我们民族近代以来历史和命运的作品。”这,显然是他从“自我觉醒”到“艺术觉醒”的必然结果。

第四部分收文7篇,涉及对陈忠实及其作品的评述。邢小利凭借第一手资料,对陈忠实的人生经历、创作道路、文学地位、人格魅力,进行了十分真实而又历史的评述和解读,尤其是前三部分写得扎实,有细节有史料,真实可信,就事写事,考证清楚,让人信服,写出了一个有血有肉、真实存在的陈忠实。

读此书,念其人,我们又有了更多的体悟和启发。当然,本书因篇幅原因,也留下了遗珠之憾。如作者收入其他书的《又见白鹿》《陈忠实的读书兴趣和文学接受》《陈忠实藏书》《陈忠实与柳青》《生命的苦难与生命的壮美——读陈忠实散文集〈生命之雨〉》等,未能编入相应章节,给读者的阅读和研究也留下了一点空缺。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5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