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评论
发布日期:2024年07月10日
莫让农村健身器材“吃灰”

张恒

近年来,随着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一些健身器材在农村已成为“标配”。然而,个别村子的健身器材因年久失修成为“摆设”,或者因使用率不高被用来晾晒衣服,沦为“弃材”。

健身器材进村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一部分,然而它们如今却陷入“吃灰”窘境。究其原因,除了设施老化严重、管理不善外,农村群众参与意愿不强也是一方面。这不禁让人深思:如何让健身器材发挥作用,为农村群众的健康生活贡献力量?

完善管理机制,强化监管责任。健身器材之所以出现“重建轻管”甚至“建而不管”的情况,是因为责任没有落实到位。应建立健全农村健身器材管理机制,明确管理责任和监管职责。设立专人负责器材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器材损坏等问题。同时,在管护工作上多“走心”,加强对器材使用情况的监管和评估,让其真正成为“暖心”工程。

合理规划布局,更新升级设施。农村工作千头万绪,只有真正“身入”群众、“心入”群众,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针对一些村庄健身器材老化现象,要实实在在解决“好不好”“用没用”的问题,而不能仅仅只看“有没有”。相关部门要根据村民的实际需求,科学选址,合理布局健身器材,做到物尽其用。在健身器材的更新升级方面也需用心,以满足农村群众的多样化健身需求。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村群众对体育健身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引导农村群众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增强参与体育锻炼的意愿和动力,逐渐使其对健身由被动参与变为主动参与,切实享受健身带来的快乐。同时,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其中。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工作起步晚、底子薄,通过引入社会资本、鼓励企业捐赠等方式,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为农村健身器材的更新升级和管理工作提供有力支持,给农村群众提供更贴心的服务。

“小器材”关乎着“大民生”。在农村推动全民健身、倡导科学生活方式,对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意义重大。农村体育健身器材等公共服务设施是民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打好“组合拳”,确保其正常使用和安全使用。只有将农村健身器材“建好、用好、管好”,才能更好擦亮乡村生活的“健康底色”。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